• 創立人:亨德森(BruceHenderson),他于1963年設立了目前世界首屈一指的從事“公司策略”服務的機構——波士頓顧問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
• 他認為:任何一家公司要想成功,最重要的是在市場上競爭;要競爭,必須有市場分析和一套完整的策略。
– 大意是:大象可以踩死猴子,但猴子也可以騷擾大象,使大象遭遇挫折。
– 定律是:大象體積越大,猴子的勝算就越大。
– 角色:大象——規模龐大的公司;猴子——行動靈活的小公司。
• 在企業的競爭中,強與弱并不是絕對的,一個有效的競爭策略加上公司資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往往能對企業的未來發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 案例
• 大象:寶潔公司
• 猴子:哈勒爾公司
• 情形:
•
哈勒爾在1967年時憑借買斷的“配方409”清潔噴液的批發權,已占據美國清潔劑5%的市場,幾乎50%的清潔噴液市場。哈勒爾公司以及它的老板哈勒爾先生,過得異常舒服。那年的某一天,家用產品之王——寶潔公司開始眼紅。它推出了一個叫“新奇”的清潔噴液。哈勒爾的生意遭遇到大的問題——顯然,它不是寶潔的競爭對手。
• 按照寶潔的習慣做法,它在創造、命名、包裝、試銷和促銷“新奇”這個產品時,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還要通過問卷調查、個別和集體訪問作出心理和數字統計,也要耗費大量市場研究費用。寶潔在丹佛市進行這項產品試銷時,鄭重其事,聲勢浩大。與此同時,在全國展開大筆資金投入的廣告攻勢。結果在丹佛的試銷小組報告:“所向披靡,大獲全勝”,因此,寶潔在喜洋洋的氣氛下,信心十足,虛榮心也得到全面滿足。
• 哈勒爾感到了恐懼——他得到的信息表明他即將被踢出清潔噴液的市場,他要垮掉——他必須冷靜下來,設置對抗的“陰謀”。哈勒爾決定采取三步:1、擾亂敵人的視線;2、打擊敵人的主管人員的信心;3、限制敵人產品在市場上的銷售量,從而,因為銷量不佳,難以抵補已投入的大量資金而撤出這個“新奇”產品項目。
• 首先,寶潔在丹佛試銷時,哈勒爾從丹佛撤出自己的“配方409”。當時有兩種形式可供選擇:第一種,全部把自己的產品從貨架上搬走;第二種,先中止在丹佛的廣告和促銷,然后停止供貨,漸漸使商店無貨可補。大家注意:計謀在“計理”上講究層深,一般設到第二層,勝算在80%以上。以上兩種撤貨形式實際分別是哈勒爾第一步“陰謀”的第一、第二兩層。哈勒爾選擇了第二層,因為如果選擇第一層,很容易讓敵人發覺。他靜悄悄地、迅速完成了這個“游擊戰”。
•
哈勒爾成功了。僅僅是試銷,已經讓寶潔飄飄然,不可一世。然后,實行第二步。在寶潔“新奇”大面積上市,正準備開展全國范圍內的“席卷攻勢”時,哈勒爾將“配方409”以原來價格的50%傾銷,本來寶潔主管人員認為“哈勒爾已不在市場了”,此時卻感到措手不及。同時實施第三步,哈勒爾用廣告來大肆廣而告之:“優惠期有限!”結果一般的清潔噴液消費者在很短的時間內幾乎購買了可用半年以上的“配方409”清潔噴液。——也就是說,寶潔的“新奇”再好,甚至即便也跟進銷價,但消費者在半年內也用不著再買此類商品了!
• 在信心打擊下,產品上市就嚴重滯銷,寶潔內部開始認為“新奇”是項“錯誤的產品”,在議論紛紛中,不得不撤消了“新奇”的生產銷售計劃。哈勒爾贏得很險。——小公司都這樣。但它這只精靈的猴子知道大公司的心理:自信,花費大量的開發、銷售費用,不密切注意小公司的動靜。它成功地躲開寶潔這只大象的腳步聲,然后,迅速打擊大象的信心,把這塊市場上的草木全吃光,大象看到沒有食物,盡管遠途跋涉而來,也只能離開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