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產現場管理概況生產現場是以產品生產部門為主,并包含了物資供應、試驗、保障等間接參與生產的部門的全部工作現場。現場管理是企業整體管理的基礎,是對包括人、機、料、法、環在內的綜合管理。現場管理的效果,直接影響產品的質量和成本,同時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競爭能力。
生產現場管理是一種基礎性管理工作,離不開標準、定額、計量、信息、原始記錄、規章制度和基礎教育等,基礎工作是否健全,直接影響現場管理的水平。同時,現場管理又是企業管理的一部分,與企業管理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現場管理既要服從整個企業的統一管理,又要把生產現場的人、機、料、法、環、資、能、信等生產要素進行有機的協調配合,這樣,企業管理的整體優化才能實現。
近年來,企業管理比較流行6S管理。6S 是以整理、整頓、清潔、規范、素養、安全為工作內容的一種科學管理方法和手段。6 個要素間有著內在的邏輯關系,并構成了相對完備的管理體系,6S 管理已經成為生產現場管理的主流。
二、對生產現場管理關鍵性問題的思考6S 管理體系提出的是一套共性的標準,但企業是千差萬別的。針對企業自身特點,將生產現場的實際情況與6S 管理方針相結合,才能有效進行生產現場管理。
1.加強管理者多視角的綜合管理能力管理者是現場管理的主導者,管理者的管理能力高低對現場管理的成效產生直接的影響。從不同崗位管理者的視角出發,由于觀察角度和側重點不同,其組織生產的方式各不同。因此對同一產品在組織生產時,時常會遇到阻力,它往往遍及生產鏈條的每個環節。常見的視角差別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從計劃調度的視角來看,生產的流程是以每臺套產品來進行的。計劃的制訂和任務的考核都以產品為對象,生產的參考點主要是時間,拓撲結構是一個鏈式的流程。可以稱之為基于批次的生產組織。
( 2) 從人力資源角度來看,生產的流程則是不同專業人員的分工合作過程。每一類產品都被按照組件功能進行專業切分,并分別對應于不同的技術人員,拓撲結構是主管工藝到技術工人的樹狀結構,生產過程以工藝體現。可以稱之為基于專業的生產組織。
( 3) 而從產品的實際生產過程來看,則是一個在不同部門之間周轉的過程。在每一個工位、每一個職能部門,產品進行特定的加工和安裝調試,直至成為成品。生產的參考點是空間,拓撲結構是有向圖。可以稱之為基于工位的生產組織。
上述三種主要的生產組織形式,在各個生產企業中都可以見到,并且是行之有效的。我們在這里只探討其缺點和不足。基于批次的生產組織容易形成產品和零部件的割裂管理; 基于專業的生產組織削弱了產品的系統總體概念; 基于工位的生產組織又難以建立工位間的內在關聯。
針對這一問題,作為現場管理人員必須具有綜合性的全局眼光,培養多視角觀察和思考問題的習慣。各個專職管理崗位的人員必須加強溝通協調,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視角差異造成的生產阻力,使得生產流程順暢,工作效率得以有效提高。
2.著眼整體,抓好細節
生產現場管理的頭緒眾多,內容繁雜,但生產現場管理追求的是整體效果。整體效果的實現,離不開生產現場各要素的協調高效運行,最終還是體現在每個細節上。生產管理本身就是細節的管理,抓住每一個細節,整體效果的實現自然就水到渠成。
( 1) 員工的專業技能必須勝任崗位要求。在生產現場的各個要素當中,人是最容易發生變化的,不同的人甚至同一個人重復做同一件事情都不會得到完全相同的結果。什么樣的崗位需要什么樣的人,員工必須熟知自己崗位的操作規程、設備使用技巧、工藝技術。要讓員工清楚其工作在整個流程中的意義和重要性,加強員工的崗位培訓和監督管理工作,讓每個員工清楚自己該做什么和怎么做,并具有相適應的生產技能,避免人為缺陷的產生。
( 2) 生產環境和生產設備配備必須滿足生產要求。環境和設備是生產的重要保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環境和設備本身就不能達到產品實現要求的標準,再優秀的員工也無法發揮其自身的能力。
( 3) 細化現場管理制度。包括人員管理制度、現場環境管理制度、設備操作手冊、工藝流程等,都是現場管理制度的重要內容,一套完整的科學性強、操作性強、能夠正確規范現場管理的制度是生產現場管理的基礎。生產現場各要素的協調、高效運轉,離不開每一個環節的正常有效運行,需要生產現場制度建設做保證。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如生產中工藝文件不完善,工裝、夾具或檢驗量具不適合,環境設備不匹配,人員培訓不到位等情況,都要從管理制度上找到原因,完善規章,并舉一反三。
3.提高員工自主管理能力
企業的生產現場環境復雜,現場管理不能完全依靠管理者的監督,只有充分調動廣大員工自主管理的積極性,才能從根本上提高生產現場管理的水平。每個企業的文化建設和團隊建設,都非常重視員工素養的培養,其培養的目的,就是為了啟發和促進自主管理。提高員工素質,盡管不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所獲得的回報卻是長期而深遠的,遠比其他投資獲得的回報要大得多。
員工素養這里主要是三個方面: 責任心、規范意識和專業技術。首先是責任心問題,有了責任心,工作就主動,不會干的可以學會; 如果沒有責任心,再好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也無濟于事。
其次是規范意識。在現代化的生產過程中,對于生產起著指導作用的工藝文件都相對完備,作為生產線上的一員,按照規定做事比提出創新觀點更重要,這也是過程控制的必然需求,是產品一致性的重要保證。最后是專業技術,員工應當在具備基礎專業知識的同時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能夠針對本崗位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
提高員工素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從多方面做細致的工作。當整個生產團隊的素養穩步提高時,企業的生產環境也就得到了改善,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能夠熏陶出高品質的團隊和高素養的員工,而在優秀的員工中間,更容易推進自主管理,從而以良性循環實現了企業團隊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