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和大家溝通了《是誰點了非藥品的“穴”》,既然提出了問題,我們就試著找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本期要交流的主題“如何給非藥品解穴”。老百姓經常說“解鈴還需系鈴人”,既然問題出在了企業家的迷茫,廠家的利益驅動,政府監管彈性大,執法政策依據存在真空,職業經理人市場不成熟這四個方面。那我們就從這四個方面展開,共同探討一下解決方案。
1. 還原環境,心態歸零,找準定位。企業家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出現一度的迷茫,我認為是企業在不同階段遇到的正常問題,也就是企業常態。就像我們在某一個地方迷了路,這個時候就要靜下心來,要淡定,認真的來思考下。我是誰?我在哪里?我現在的資源配置是什么樣?企業公關力如何?我現在所處的競爭環境、市場環境、政策環境、競爭環境如何?這些思考清楚了然后再看看別人,看了別人后,能學來的盡力去學,學不來的我們也沒有耽誤時間,至少對自己企業的資源進行了盤點,知道了自己是個什么樣,給了自己改進的空間。當學習別人時,無論學什么,一定要把要學的東西還原到人家原有的環境中去,然后和我們自己的環境做對比,找到共同點,從而也就找到了我們的學習點。換句話,如果通過學習能給我們一種啟發,就可以做到舉一反三,這才是目的。差距找到了,目標也找到了,也就有了我們下階段的定位。
2. 廠家自律。誰都喜歡利益,但我們要喜歡長遠利益,傷天害理的事不能做,尤其是對于我們這些做藥品的來說。不能因為我們的誤導而影響或威脅到老百姓的身心健康。作為生產廠家來說要自律,合法生產建立正思維,這樣才能享受長期利益;作為零售終端來說要自省,真正以顧客為中心,在行動上做到拒絕非藥品仿藥品,食品仿保健食品。即使做非藥品,也處處做講究了,為賺一世錢,不賺一時錢,這樣一來,一些仿品就失去了市場。
3. 政府自覺。作為政府來說要自覺,自覺履行政府職責,認真發揮監管職能,因為人民健康的事沒有小事。例如:對于醫保定點單位來說,我就一視同仁,不讓賣的你藥店就不能賣。屬于仿品的,我就一查到底,嚴肅處理。另一方面,也期待政府能加強部門間溝通和相關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我相信有很多零售連鎖的企業家都有工商聯或政協的經歷,也完全可以向我們的政府有關部門提提建議,道道心聲。對于連鎖藥店協會來說,更應該真正發揮下職能,有所作為,替我們這些連鎖藥店會員們提提注意,說說話。
4. 職業經理人自省。既然我們把經理人作為我們的職業了,就要為我們的職業生涯墊墊底。不能為了自己的短期利益而影響企業的長期利益,在品類結構設計上,在商品選擇上要考慮的長遠一些,打好企業的基礎,塑好企業的品牌。
我們都努力了,非藥品市場才有健康的魂魄,有了健康的魂魄才能健康的發展,有了健康的發展才有企業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