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3
能動
如何才能形成能動執行力呢?我們從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歷史與實踐中可以找到答案。
第一、堅定信念—革命終將成功
毛澤東曾經說過:“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這實際上是信仰問題。
所謂信仰,是對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或某人極其相信和尊敬;是人對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等的選擇和持有;是信仰者對未來美好理想的追求。
信念,是指人按照自己所確信的觀點、原則和理論去行動的個性傾向。信念極端的內在表現為世界觀、人生觀、歷史觀、學術觀等方面的信仰,而信念極端的外在表現為堅定不移的行為志向上。也可以說,信念是對信仰的一種堅持。
事實與實驗表明,人其實主要是活在精神世界里的。一個人或一個組織有無信仰是不一樣的。沒有信仰的人,會失去把握自身命運的力量,其發展的可能性會小很多;沒信仰的組織,會失去發展的動力,無法凝聚人心,也很難實現組織的目標。
卓越源于信仰。紅軍在長征的時候,面對強大的敵人能夠無所畏懼;面對雪山、草地等困難能夠毅然去克服,為什么?就是因為他們有信仰,有堅定的信念。有一位老紅軍戰士是這樣說的,我們爬了一座雪山又一座雪山,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爬得過去,但我們都相信:“革命終將成功”!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發展史中,如董存瑞、黃繼光等千千萬萬個英雄舍生忘死、英勇獻身的事實也證明了信仰與信念的重要作用。
為此,能動執行力形成的基礎應是解決信仰問題。從企業來講,就是要確立共同的愿景。有了廣大員工都認可的愿景,就能夠很好地激發員工為之奮斗的自覺性,從而能動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第二、堅強組織—領導的責任:出主意,用干部
軍中有句俚語,叫做:“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這說明,領導者對于提升組織執行力的作用是何等的重要。為什么企業中相類似的部門,在人員、設備等條件差不多的情況下,有的部門績效好,而有的部門績效就差呢?我們只要稍做分析就會發現:其主要原因是部門領導者的能力不同。這也充分證明了領導者的重要作用。
毛澤東指出,領導者的主要責任有兩個,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出主意就是想辦法、做決策;用干部要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是健全與優化組織,二是選對與用好人才。
作為領導者,決策的正確與否將直接關系到組織的生存與發展。正確的決策將帶來積極的成果,錯誤的決策將造成嚴重的后果。同時,沒有正確的決策,組織的執行也將是盲目的。
健全與優化組織,實際上就是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同時也是發揮組織效率的基本措施。“支部建在連上”是人民軍隊早在“三灣改編”時建立起來的一項組織制度,這一制度有效地保證了部隊的純潔性與統一性,使部隊的戰斗力大大提升。
用人問題是任何領導者都不能不重視的問題。人用對了,事情也就做好了;人用錯了,事與愿違甚至帶來不良后果。從組織上講,提升執行力的要旨就在于強結構、用對人。
第三、以練為戰—拉得動、打得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有效執行必須具備執行所需要的技能,否則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電視劇《亮劍》當中有這么一個片斷,團長李云龍到訓練場視察訓練情況,發現戰士們練刺殺時只是機械地“突刺--刺,殺”。他馬上叫停說道:“只練基本動作不行,基本動作練得再好,到了實戰中就不是那么回事。要一對一、一對二地練刺殺,這樣才能提高實戰經驗……”于是,戰士們按照李團長的要求開始了“真刀真槍”的對抗訓練,有的戰士在訓練中頭都打破了。李云龍對一營長說:“告訴戰士們,不要怕受傷,傷幾根筋骨沒關系,總比在戰場上丟了性命強。”
從這個片斷我們可以看出,解放軍在訓練時是以實戰的要求出發的,也只有從實戰的需要出發才能真正地掌握克敵制勝的本領。
企業執行力的提升同樣要考慮到生產的實踐、市場的需要與風險,只有讓員工掌握了應對的本領,才能有效地完成各項生產任務或在市場中的拼殺不會敗下陣來。
第四、從嚴治軍—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
人們了解與熟悉解放軍,可以說是從“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首歌開始的。解放軍之所以能夠成為威武之師、文明之師,與她有鐵的紀律是分不開的,這也是這支部隊能夠保持高度集中統一,具備卓越執行力、戰斗力而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原因。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的紀律性是企業執行力提升的重要保證。企業要做到“令行禁止”,關鍵也在于“從嚴治軍”。
“從嚴治軍”的主要方法,就是要抓好“三嚴”:一是要嚴在細節上,只有關注細節才能養成良好的遵章守紀習慣;二是要嚴在賞罰分明上,只有功是功、過是過,紀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使紀律得到自覺的執行;三是要嚴在堅持上,今天緊明天松是不可能保證紀律的嚴肅性的。
第五、崇尚榮譽--保持高昂的士氣
高昂的士氣是軍隊打勝仗的重要因素,所謂“夫戰,勇氣也”就是這個意思。企業員工如果沒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士氣低落”,是不可能高效地完成任務的。激勵是一種發揮員工積極與創造性的有效手段,是團隊能夠克服困難、勇往直前,創造佳績的“催化劑”。
獎勵是最有效的激勵手段之一。解放軍自成立以來就十分重視對官兵的獎勵,不僅有明確規定,而且在實踐中予以落實。歷次修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對獎勵問題都做了明確規定,如“對獲得三等功以上獎勵的義務兵,可以提前晉銜;對獲得二等功以上就獎勵或者3次三等功獎勵的士官,可以增加軍銜級別工資檔次”等。
這些規定從制度上保證了對官兵的激勵。解放軍發展的事實證明,通過對官兵的獎勵不僅能夠激發官兵殺敵立功的榮譽感,而且能夠有效地鼓舞官兵對敵斗爭的士氣。
當然,激勵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如目標激勵、信任激勵、鞭策激勵等等,只要用得好就能發揮積極的作用。我認為,企業對員工的激勵不僅要在制度上做文章,更重要的是要在非物質激勵的方法上下功夫,尤其是面對80后、90后員工。由于這些員工的經歷與所受的教育、環境的影響不同,對他們進行激勵的方法就要有所適應與創新。提升方法
——[3]企業應組織建立好正常的管理秩序和生產秩序,這是提高執行力的基礎。
一個企業必須首先建立好正常的管理秩序和生產秩序,把管理界面劃分好,把工作職責確定好,把生產管理的流程理順好,把有利于安全生產的規章制度和長效機制建立好,把日常的管理行為和作業行為規范好。這樣,企業的日常生產工作才能得以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效率和執行力才能得到提高。否則,整個企業的生產和管理就會顯得混亂,別說工作效率低,可能連許多工作都做不好,就更談不上執行力強的問題了。就像一團麻,首先要理好,接著才能加工成線,最后才能紡織成布。
——企業要高度重視對員工綜合素質的培養。
企業要適應當今社會快速穩定發展的高要求,加強對員工心理、業務、文化等綜合素質的培養,為提高全員執行力奠定素質基礎。綜合素質包括較強的業務技術和安全意識,工作效率的高低,工作任務完成的好壞,較強的責任心和良好的心態,較高的文化素質如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藝術語言、表達和溝通等。這些在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當中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對企業執行力的影響絕對不容忽視。
——干部員工要充分認知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應擔負的重任。
我們每一位干部員工都要清楚自己到底要為企業做什么?到底要為企業負什么責?怎樣才能按企業的要求去執行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怎樣才能執行好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每一位員工只有都清楚了這些,下一步才能更好地制定目標,制定和落實好保證目標實現的措施,到位做實,扎實做好我們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