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如何發達國家能夠預知今天的結果,它們一定會排斥而不是推動全球化。 盡管如果沒有全球化,就沒有歐美發達國家上個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初長達將近20年的好日子。但同時也不會有今天如此被動的局面---
營銷是滿足正常需求,引導理性需求,而非操弄消費。從某種意義上說,營銷與反營銷是企業與社會的一場戰爭,營銷贏了,這個社會就會走向瘋狂。這個觀點已經在我腦子中徘徊了許多年。一個營銷人產生這么一個觀點,如果
早上開車上班,聽到廣播中一條消息:跨國奢侈品紛紛從中國制造撤出。原因竟然是中國消費者不接受“中國制造”的奢侈品。 對于此類消息,我有心理準備。但這條消息仍然讓我吃驚。 10年前,跨國公司紛紛把制造基地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但榜樣往往是害人的。榜樣代表著成功、經驗,人們趨之若鶩地去學習、研究,忘記了自己,記住了榜樣。世界上沒有兩個物種靠同一種方式生存,同樣,成功的經驗是在特定的環境下形成的,具有不可復
與其說農民救贖中國經濟,不如說土地救贖中國經濟。因為,中國的每一次社會變革幾乎都是與土地聯系在一起。與其探討農村市場、三農問題,本質上不如探討土地問題。因為,有了土地才有農民,土地是農民的根,弄明白了
營銷的最大功能并不是銷售產品,而是支撐公司的競爭能力。在公司中,每個人都只對競爭力負部分責任,對競爭力整體負責的只有總裁。那么總裁如何關注營銷?從公司的整體競爭力出發,我覺得總裁應當把握三個大的原則:
世界上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用學術語言,“路”就叫模式。盡管說“條條道路通羅馬”,但現實中,真正成為路的其實并不多。如果路太多,說明這個地方可能并不成熟,比如優秀公司走的路大多就那么幾條
有銷售,不一定有顧客價值,比如,傳銷有多少顧客價值?但沒有銷售,就一定沒有顧客價值,如果你的產品或服務不能為客戶所購買,那又有什么價值?我始終有一個觀點:經營公司是件簡單的事,如果復雜,那是因為我們自
企業需要“新改良主義” ---中國企業家一、改進,改善與改良:中國人進步的內在動力是什么?四月中旬,我去日本豐田參觀考察了八天,感慨很多。豐田模式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詞,叫改善,或者叫“改善魂”。我問同行
傳統中小企業開展網絡營銷的目的簡單來講,無非就是想通過網絡提升企業的曝光率,進而最終實現銷售,因此所有的工作都是圍繞這一目的而進行。如果問做好網絡營銷的關鍵在哪里,回答可能是流量、網站建設,網絡推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