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面對變革的挑戰時,會出現壓力,傳統的解決壓力的辦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用技術性的方法去應對挑戰,壓力降低了,但問題并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挑戰依然存在。另一種方法是在重壓之下采取逃避策略,逃避工作,逃避挑戰,人一旦逃避,壓力就轉移到其它面對挑戰的人身上,自身壓力降低了,但同樣沒有正面而徹底地解決問題。
還有一種有效方法:在人們到達忍耐限度之前,開始進行調適,調適心態,以適應變革的環境,同時在調適的過程中找到有效的方法。變革帶給人們威脅和不安,調適性就是讓人們直面威脅,將威脅帶來的矛盾公開,從而推動人們積極適應環境,開發新的角色關系,找到有創造力的方法。當人們采取調適產生新的解決方案后,挑戰得到克服,壓力自然降低,學習已經開始。
只有當所有人愿意轉變面對改變的信念,調整應對變化的心態,只有當所有人愿意轉變面對改變的信念,調整應對變化的心態,調適性領導力才可能發揮作用。從“要我做”到“我要做”有兩個條件,一方面領導者在信念上有轉變,真正看到“要我做”的不足和“我要做”的價值,在心態上愿意實現這個轉變,“我要做”才可能在企業中發生;另一方面,團隊成員也要有信念和心態上的轉變,內心愿意,積極主動,“我要做”才能夠成為現實。
教練的作用發揮在調適的階段,教練是調適的有效工具。從教練的核心原理中,可以看出教練就是在做調適性的工作。核心原理:你有什么樣的信念,就會有什么樣的心態,從而有相應的行動和成果,信念和心態決定了我們人生的方向和狀態,決定了人生的寬度和成果。只有打開信念,改變心態,才能在變革的環境中積極主動,化不安為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