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協和:我在新門診樓看到的一幕一間雙診桌并列的診室,擠滿了患者、患者家屬及工作人員。他們幾乎身體接觸身體地站在中間,其中,一名青壯年患者家屬似乎比較悠閑地坐在診床上面,雙腿下垂且不停地搖擺著。我數了
立法增加醫師的經濟收入。改善醫師的執業生態(例如增進醫師安全和臨床自治),減少離職改行的醫師數量,消除高中畢業生選擇醫學院校的心理障礙。嚴厲懲治醫師編制就業環節的權錢交易。增加醫師執業生涯的良性未來愿
作為一名護士,醫生曾經和我朝夕相處十八載;作為一名患者,醫生曾經嫻熟地帶給我痊愈;作為一名家屬,醫生曾經顯著地斂財施治過我的父親——那時,我已在異國他鄉念書;作為一名父親,我希望我的子孫后代能夠享受到
最近幾年,我被逼著染頭發的次數逐漸增多。每次染發,我都感到違背我的......我已經多次暗下決心,拒絕染發。最近,我才突然聽說,本小區的一位不經常接觸的“妻子的同事的丈夫”,跟我同歲,2003年就已經
患者有沒有機會自主選擇一名令人滿意或可接受的醫師?進而,患者有沒有機會與之建立一種長期的醫患關系?如何幫助患者擇醫就診?英美醫院和/或醫師協會是這樣做的——在醫學學位和專業證書原始文件認證的基礎上,醫
骨科植入物屬于醫學技術,但是,誰來實施骨科植入操作就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件事情。試想,一名資質合格的外科技師協同一名持照執業的骨科醫師完成骨科植入操作,怎可比于一名未經外科專業訓練卻洗手跟臺操作的器械代
患者為什么不要起訴?在上一篇博文,我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今天繼續補充討論。生物模式統治中國醫學的臨床實踐,而且統治者醫療事故的司法鑒定。醫鑒專家的關注范圍僅只限于所謂的“技術醫療”,除此之外,任何低級
醫生的無限委屈,醫生的執業困擾,我已著墨頗多。今日參加醫鑒聽證會,感受也很多,令人心潮洶涌......誰希望我有時間也有心情,寫“微博連續劇”?我擬定寫10集【醫鑒風云】、3集【庭審風云】和5集【醫律
中國人到底是什么“民”?較之“庶民”、“草民”和“臣民”,使用半個多世紀的“群眾”一詞彰顯著劃時代的歷史進步意義。但是,只有“公民”一詞,才能逐漸演化到不靠裙帶關系、無需阿諛奉承的“個人自治”——獨立
這是我去年寫的一篇東西。負面的分類,請不要對號入座。我不涉及如何具體個人。正面的分類,請盡情對號入座。事實上,這些分類都是相對而言,而且,同一名醫師可能跨屬多類。而且,每一名醫師都是可敬的人,因為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