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貿易管理不善收益不敵一般貿易
筆者曾經服務過的一家A類加工貿易企業,起初該企業是海關B類企業,因我與老板意見未統一而離開那家公司。不久該企業因內部管理不規范而被海關降為C類企業,接下來辦理手冊需要全額保證金,給企業的資金帶來了巨大壓力,總經理此時才肯低下其高昂的頭,主動與海關高層接觸,又請我當顧問,并招集關務人員與各部門主管開會討論如何規范加工貿易管理,并提出目標,要在最短的時間恢復B類,并進一步升到A類。老板一表態,下面如何做,大家心里都清楚,于是化了2年多時間,完成了以上2個目標,企業一度還成為大家學習的標桿。可是N年后,最近聽說,這家企業又降級到B類企業,原因是換了總經理,時間還沒到1年。
通過以上案例,筆者認為,加工貿易企業管理的主線是手冊管理,管理的關鍵是各部門協同作戰,管理的成敗是老板的決定。
誠然,加工貿易業務、政策等是在不斷的優化調整中進行的,對從事加工貿易的企業而言,加工貿易具有“政策性強、專業性強、涉及面廣、業務復雜、技術難度高”的特點,致使很多企業在從事加工貿易業務中操作有意無意地違反海關規定。其表面上看似占了便宜,實質上扣除風險不談,他的經營收益還不如做一般貿易,同時企業誘發的各種不良習氣,讓企業文化受到嚴重污染。
加工貿易企業海關風險不但不會自動消失,而且還是累積起來,然而很多企業老板都不知道“危險”正漸漸向企業靠近,很多不規范操作早被“默認”為正常,如,加工貿易海關手冊帳與倉庫實際帳差異大、擅自處置保稅貨物(包括殘次品)、串料、外發沒有及時備案、深加工結轉未申請關封等等。所有這些違規現象的發生歸根結底是企業關務無法堅持原則,沒人給他撐腰;各部門主管為了掩飾人為失誤,越過關務,脫離關務,最終導致脫離海關監管,讓企業或許遭受重大損失。
這樣的企業也擠進加工貿易行列,非但沒有受益(他也許只顧眼前利益,卻未看到冰山水平面以下部分的浪費),還給自己的滅亡埋下伏筆。
加工貿易企業管理不善收益不如一般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