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分析要領
1、作業分析的細分化程度
為了推進作業改善及消除浪費,有必要充分理解作業內容并對其構成進行分割,這樣才能更有效、更快捷地發現作業是否存在浪費現象。把作業分割得越細就越容易發現作業是否存在浪費。根據實際情況,一般把作業分割成單位作業和要素作業。
2、作業分割原則
l把作業分割成數個要素作業時應盡量細分化,但必須遵守以方便時間觀測與分析為原則;
l要區分主要要素作業與次要要素作業;
l在分析小組作業或配合作業時,作業者的單獨要素作業與其它要素作業要分開;
l要區分作業者要素與機械要素;
l要區分作業目的不同的要素作業;
l要區分規則的要素作業與不規則的要素作業;
l容易區分作業的起點和終點。
3、如何分析作業方法
l該作業方法是否適合其產品的產量和質量要求?
l是否按作業指導書(SOP)進行作業?
l生產流程是否順暢?有無薄弱環節?
l是否能充分發揮操作人員的技能?
l是否做到安全作業?勞保用品是否真的起到了作用?
l工作人員之間的工作量是否平衡?
l在操作時間內能否同時完成幾項不同的工作?
l上下、前后工序之間的聯系是否緊密?
l作業速度是否正常?
l加工設備與平面布置是否適用?有無其他更好的方法?
4、分析主要設備的作業
調查設備的性能、精度、維修情況等,目的在于了解主要設備是否按規格書所示性能
和能力進行運轉?
5、分析工裝夾具、檢測具
分析目的:在于工裝夾具、檢測具是否適合作業,以實現高效生產管理。
6、分析加工條件
分析目的:在于找出最佳的加工條件。
7、分析產品或部件
分析目的:謀求材料的節約,構造的簡易化,加工條件及裝配作業簡易化。
8、分析物流與布局
分析目的:具體分析人員、機、材料、工夾具及其有關位置、通路等相互聯系,謀求最佳路線。
9、分析作業人員
10、分析作業環境
分析目的:以作業中的作業者為中心進行調查,分析物理或精神環境對人類活動、產品或機械狀態會產生何種影響,以達到改善的目的。
作業改善要領
企業或工廠在制造過程中,有很多的作業內容與方法,但不同的人去操作時會有不同的效果,原因就在于他們是否能夠掌握作業改善要領并運用于實際工作中。
1、安全性——使作業人員的操作更安全可靠
通過作業改善可以消除作業人員對安全的顧慮或擔憂,可以安安心心從事本職工作,以達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2、輕松性——減少作業人員的疲勞程度
通過作業改善,使作業更加經濟、簡便,最終減少作業人員的疲勞程度。
3、優質性——使產品的質量水平更上一層樓
4、迅速性——縮短作業時間,提高生產效率
通過作業改善,可以消除不必要的要素作業或縮短無效的移動作業等,從而達到縮短作業周期時間和提高作業效率的目的。
5、節省性——減少制造費用、降低成本
主要表現在減少直接人工成本、材料成本、輔料成本、工裝夾具的投資成本等。
6、在作業改善過程中要抓住改善著眼點
將作業分析結果運用在改善上時,把不同的作業目的、原因、性能分開來看,比較容易找出問題點。但是,這些問題在分析中雖然常常被考慮,但往往不被一一記錄。因而,為便于問題的分析、整理以及方便他人查閱,必須逐項記錄下來。
在進行作業改善時,需要記錄、分析的內容有:
l作業內容的確認:內容、方法、時間、移動距離;
l考慮記錄每項作業目的及原因;
l記錄改善著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