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外企相比,不少民營企業都面臨這樣的困境:一方面企業需要能干的人,另一方面又不能拿出像外企那樣高的薪水留住能干的人。因此很多人認為,比外企高得多的離職率是一個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但我在企業做調查時卻發現,員工離職率高的根本原因不是工資低,而是員工認為在一個公司沒有發展空間。
什么是發展空間?我的理解就是兩個機會:一個是晉升的機會,另一個是培訓的機會。盡管培訓的效果很難判斷,但很多成長型企業已經理解培訓的價值,也在通過培訓為員工提供一定的個人發展空間。但和外企相比,中小企業提供的培訓通常和其薪水一樣沒有競爭力。在培訓上,外企通常更愿意花錢,培訓也更有系統性。另一方面,晉升的意義在很多企業長大的過程中還沒有被發現。可能的原因是晉升通道這個重要的管理工具還沒有被很多老板理解和運用。很多企業在這點上做得比外企差得更多。
晉升通道的道理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企業為員工發展設計一個階梯,讓員工能看到自己可能的未來和能夠設計自己的未來。香港中環有一個知名景點,就是半山滾梯,共有20節,800多米長,據說是世界上最長的戶外滾梯,也因此進入吉尼斯世界紀錄。晉升通道就好像企業為員工設計的滾梯,讓員工能不斷地升遷,讓每個人都感受到變化,發展和進步。
有外企類似晉升通道設計并且不像在外企一樣論資排輩,讓有能力的人能夠快速升遷,這應該是成長型企業對有能力的人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如果運用恰當,晉升(甚至僅僅是晉升的可能性)起到的激勵作用大過單純漲工資的作用,也是民營企業和外企競爭的利器。
反過來,很多員工不掌握升遷的訣竅,把升遷的主動權都放在老板或上司的手中,以為上司應該為自己考慮一切。當認為上司不理解自己的時候,就選擇跳槽,期望在另外一個公司有更大的幸運。作為過來人,我認為讓自己在公司得到領導重視和快速升遷的訣竅其實很簡單:
首先,不能把自我發展的希望寄托在找到一個好公司或好老板上,而要自己承擔起自我發展的責任。我認識不少這樣的人:在職場沒有進步,卻發現不了問題其實在自己身上,永遠在抱怨現在的上司(同時在懷念過去的上司。而在過去的公司時,那個上司則是被抱怨的對象)。
其次,是做出業績來。在職場,業績是硬道理。一個和所有人關系很好,但做不出業績的人在競爭激烈的今天是不會有太大升遷機會的。原因很簡單,沒有業績,企業不會有發展,企業沒有發展,個人也不會有發展空間。業績是升遷的必要條件。
第三,不要只關注自己的業績,不關心別人和自己的團隊,不關心企業整體。任何一個人要想得到大的發展機會,是不能自私的,自私的后果是沒有人幫助你,也沒有人愿意接受一個自私的人做自己的領導,這樣的人,即使一時的個人業績再好,也不會有持續的好表現。
第四,不要做斤斤計較的人。一方面,要學會讓老板和上司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業績,但另一方面,不要期望加幾次班,有過幾次良好的表現就能得到晉升。只有持續的良好表現才可能得到升遷機會。天天記住自己的功勞,時時計較自己的得失,沒有及時得到回報就不再積極做事,這樣的員工是不會受到重用的。
第五,要不斷學習和不斷進步。任何一個公司的晉升通道都是金字塔形狀的,職位越高,人數就越少。保證自己競爭優勢的終極方法是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老板應該學會為員工設計合理的晉升通道,只有這樣企業對于有能力的人才有足夠的吸引力。員工應該掌握升遷的基本訣竅,只有這樣才能在競爭激烈的職場贏得自己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