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會面臨前途和方向的選擇,這種選擇往往很痛苦。比如就個人而言,可能面臨繼續深造和馬上就業的兩難選擇,企業可能面臨繼續在一個痛苦的行業中掙扎還是另辟蹊徑的困惑。
究竟什么才是正確的道路呢?我先給大家講幾個故事。
一個是丁俊暉的故事。從小學四年級起,丁俊暉就開始了半天上學半天練球的“半專業”生活,到初中一年級的時候,丁俊暉果斷的選擇了退學。2002年5月,年僅15歲的丁俊暉為中國奪取首個亞洲錦標賽冠軍并成為最年情的亞洲冠軍。同年8月31日,他又獲得世界青年臺球錦標賽冠軍,成為中國第一個臺球世界冠軍。2005年4月初,他奪得中國公開賽冠軍。2007年12月又奪得全英公開賽冠軍。而到此為止,小丁的學歷還是初中沒有畢業。
還有就是比爾。蓋茨退學的故事。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當年創辦微軟公司的時候也就20歲。當時比爾。蓋茨正在哈佛大學讀二年級,他決定退學創辦公司完全是出于對電腦軟件的商業性開發狂熱和趨勢的預見,認為如果再不行動就會貽誤商機,于是毅然絕然地中途退學,同艾倫人合伙創辦了微軟公司,專門從事計算機軟件的編制開發。后來他的DOS系統被電腦制造巨頭IBM所采用,就這樣,比爾。蓋茨的微軟公司福星高照,最終成就了微軟的軟件霸業。
再講一個雜貨店的故事。在一個小區門口有一家雜貨店,老板非常努力,經常忙到半夜。哪怕一包香煙只要你打電話,馬上風雨無阻的送貨上門。可惜,有一天,雜貨店老板一起床,他發現他失業了。為什么?因為對面開了一家24小時的便利店,便利店物品非常豐富而且擺放整齊,價格又便宜,兩個員工24小時值班,客人全去那里了。
最后再講一個最近的風云人物,新近出爐的2009胡潤中國財富排行榜首富王傳福的故事。43歲的王傳福出生于安徽,人稱“技術狂人”、“汽車狂人”。王傳福以財富350億元成為2009年中國首富,其財富較去年增加了290億元,排名從去年的103位上升到今年的第1位。王傳福于1995年創立比亞迪,擁有充電電池、手機產業,2003年初進入汽車領域。比亞迪2002年在香港主板上市,王傳福擁有27.83%的股份,市值1200億元,他所持有的是內資股,不能完全流通,在此胡潤研究院將內資股與H股的價格按照1:1計算。2008年,巴菲特以18億港元認購比亞迪10%的股份。在2009年的巴菲特股東大會上,巴菲特稱王傳福是“真正的明星”。王傳福的夢想是做新能源汽車領導者,他的產業正好順應了“科技”、“環保”、“創新”、“新能源”全球之勢。胡潤表示:“在全球汽車行業走下坡路的大環境下,而2009年中國的新首富產生于汽車行業,這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因為王傳福順應了科技、新能源、創新和環保的趨勢,從而引導一個新的世界汽車行業格局。”
相信,通過以上的故事,你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透過這些故事,我們發現,在把握趨勢,順勢而為的背后,其實還是有一雙無形的手,這就是經濟學的規律在作用。中途退學,更多的是考慮機會成本。行業的調整是告別路徑依賴,選對池塘釣大魚。在自己熟悉擅長的行業執著是相信周期規律,有波峰也有波谷,在低谷時練兵,在高峰時收獲。
所以,敬畏規律,遵循規律,下一個成功者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