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種媒體不斷在報道,雖然進入傳統的金九銀十的傳統購房旺季,但是北京上海兩地房產交易量呈下降趨勢,客戶購房并不踴躍。是不是樓市的低谷來了呢?
誰也無法預知未來的具體房價,但是,我們一定可以預知未來的房價趨勢,那就是還要再創新高。問題在于,哪里的房子更有潛力,哪里的房子抗跌性比較好呢?還是就上海情況探討一下。
目前,上海約有1000萬人口集中在60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區,而另外1000萬人口分布在近6000平方公里的非中心城區,越到遠郊,人口越少。2006年9月26日,市人口計生委、閔行區人民政府聯合舉辦 “區域人口調控與城市協調發展論壇”。與會專家認為,上海要順應城市體系的重構、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和區域功能的調整,積極推動城鄉人口合理再分布,使人口布局與土地和產業布局相協調,加快推進郊區新城建設,引導人口向新城集聚。這說明,未來非中心城區,郊區的衛星城鎮的房地產還有較大的上漲空間。然而就抗跌性而言,租金理論還是比較重要,租金收益比較高,出租率較高的房地產具有較強的抗跌性。所以,這其實又比較矛盾。一方面,從未來趨勢看,非中心城區可能有很多上漲空間和升值機會,另一方面,一旦出現經濟危機,根據租金理論,非中心城區房產往往最先下跌,甚至無法拋售。
風險和機會并存,魚和熊掌很難兼得.樓市最后一個季度是漲還是跌?樓市的低谷是不是要來?究竟要買在哪里?
其實,這些問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波峰也有波谷,有漲也有跌,我們還要持續的買,有些人還不得不買!這就是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