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管理系列之二十一
第二、市場比商品更重要。
市場競爭不在于你有什么商品而在于你是否有市場。外國企業為什么敢于到中國來收購,首先收購的是“國情”,然后收購的是市場網絡和市場渠道以及市場行情。因為他不熟悉中國市場,水有多深他不知道。但是,只要他收購了國內企業,然后利用國內企業的員工和現有的市場,就能夠發揮出“洋老板有錢”的優勢。就憑這個他敢于在中國游泳。國內企業缺啥?尤其是那些中小企業、那些有發展前途的企業、那些項目好,市場也看好的企業,他們就是缺少資金,缺的就是產品推廣資金、缺少構建市場網絡和渠道的資金,更缺乏新產品研發資金。在國內市場,我們常說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就吃泥”的現象也是比比皆是。最近有幾家大型企業的領導,跟我神秘地說:為了收購一個品牌,幾乎就花了幾個品牌的價格。為什么,就是為了占有這個品牌的市場網絡,就是為了收購這個品牌的市場銷售渠道。所有這一切不就是為了爭奪市場嗎?誰的市場網絡構建的硬,誰的市場銷售渠道順暢,誰就是王。當然,在中國除了諸如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石油等特大型企業之外,誰都無法壟斷市場。因此,要想稱“王”雖然很艱難,但機會還是大把的,就看誰的市場創新力更強。
產品好不等于市場就好,因為好的產品就像深山里的美女,不走出大山永遠都是村姑,結了婚就成了村婦。就好像兩個人在黑暗中搞對象,即使再怎么暗送秋波,對方也不會知道(聽眾笑聲)。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產品的“知名度”。知名度從那里來?只能從市場創新中來。
第三,教訓比經驗更重要。有人說,失敗乃成功之母,沒錯。但是光有母親沒有父親不行啊,那我的話就是:成功乃失敗之父(聽眾笑聲)。人最容易失敗的時候是什么?是成功以后,沒有成功何來失敗啊?人最成功的時候是什么?是失敗以后,平庸生產不出成功來。因此,失敗乃成功之母,成功乃失敗之父。這下可好,那個叫“成敗”的連爹帶媽都有了(聽眾笑聲)。
教訓也是分等級的。小的教訓帶來的往往是小的成功;大的教訓帶來的也往往是大的成功。但是,請注意三點:一、你可千萬別刻意地去制造教訓;二、千萬別刻意地去尋找教訓;三、千萬別總是說“成功乃失敗之母”。什么叫刻意制造教訓?就是盲動主義、就是盲目冒險!這和科學冒險是有本質區別的。什么叫刻意尋找教訓?就是無病呻吟,就是雞蛋里挑骨頭,就是沒事找事,你不叫鬼,鬼都想上門,你要叫鬼,鬼不上門才怪呢(聽眾笑聲)!為什么不總說“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話?因為,咱們國人有個劣根性,那就是有了責任總想個法子推諉,誰都不肯負責任。因此,一旦有了教訓,就常常把“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話掛在嘴邊兒上當救命稻草,當說詞,當借口。試想,總拿這句話當盾牌,你還能接受真正的教訓嗎?還能成功嗎?
再有,千萬別去生產斷根絕命般的慘敗教訓。有了慘敗的教訓,很難恢復元氣,很容易產生一敗涂地的后果。雖然說中國有一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老話,但那要看你是什么人、死的是什么事、在什么環境下,你還有多少可以利用的資源。你如果能做到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那樣,你才有資格說“如果把我的工廠都拿了去,只要把人才留下,三年后我還是鋼鐵大王”。如果你能做到象可口可樂那樣,你才有資格說“如果把全世界的工廠都給人拿走,一年之后,可口可樂還是世界品牌。”因為人家已經有了市場品牌,人家已經大得經得起任何折騰了。而你卻不行,一旦慘敗很有可能一命嗚呼,再也爬不起來了(聽眾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