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跟一個企業朋友說起企業咨詢,他給我講起他們公司曾經經歷的一次咨詢經歷,那些咨詢顧問,個個西裝革履,文質彬彬,能講會說,在企業做了一段時間調研,然后拿出幾本打印包裝精美的方案報告,把企業問題分析得頭頭是道,老總也頻頻點頭稱是,接著顧問要求企業嚴格按顧問給的方案和計劃執行,說我們負責診斷和設計方案,執行要靠企業,然后留下一個幾乎可以稱得上是新手的老師,天天呆在辦公室里,專家顧問基本上每月到一次企業。雖然改革方案顯得十分有道理,但在執行時并不順利,因為下面的人員說設計的制度和表格操作性不好,每次顧問來除了責怪企業執行力差之外,也別無辦法,后來咨詢項目中途停止。
上周我到一個同事的咨詢公司的項目上調研,雖然我對企業咨詢的辛苦并不陌生,但對我的咨詢師朋友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仍然心生敬意。
這是一家800人的為宜家供應家具的制造企業,年產值近3億元,我朋友的咨詢項目組進駐前,企業曾經先后請過三家咨詢機構做管理改善的咨詢,均未取得明顯效果,有兩個中途停止,企業因為出貨效率低而受到宜家的淘汰警告。
我朋友的咨詢老師們每天的生活是這樣的,早上6點起床,7點前準時到企業,企業7點半上班,中午11點半回住處吃飯,下午1點半上班,下午6點下班(工人5點半下班),上班期間,每天在辦公室時間不超過2小時,其他所有時間都在車間現場檢查和指導工作。下班回到住處(集體住宿),一小時學習討論,晚上10點前必須睡覺。一周5到6天(長短周),每周如此。
項目組3個老師,穿作跟企業職工沒什么大的區別,他們的解釋是穿作差異大會拉開跟企業人的距離,但說起跟企業人打成一片,他們又從不會跟企業人員嘻嘻哈哈,而且從不接受企業人員的請吃請喝和任何禮品,企業人員對老師的印象是既親和(隨時準備提供幫助)又嚴肅(對問題處理態度嚴厲毫不留情),老師在企業從不遲到早退,從不講臟話,衣著普通但不顯隨意邋遢,對工作執行總是雷厲風行,企業人員對咨詢顧問老師的嚴格自律和職業素養深深折服。
企業經過8個月的貼身輔導,不僅出貨效率大大改善,年產值增加5000萬,而且成為宜家的優質供應商,利潤翻番,員工數量未增,每月休息時間從以前的2天達到6天,企業風氣大幅改善,干部員工的素養和技能也得到明顯提升。
這兩個咨詢案例的對比,讓我聯想到作為幫助中國千千萬萬的中小企業的咨詢和培訓行業,如何才能真正幫助企業進步,眾多的中小企業他們在管理上幾乎有著類似的天生的管理毛病,似乎從基因血液而來,人員自由散漫散漫,圈子派系叢生,管理隨意粗放,效率低下,要解決企業存在的實際問題,改變企業的人,走馬觀花似的咨詢,官樣文章的培訓,其實都起不到什么作用。而能起到作用的也許就是象第二個案例中的類似苦行僧式的咨詢服務,他們不僅僅停留在診斷看病開藥方,他們采用的住家保姆式的貼身教練式的咨詢輔導,不僅教方法,更重要地是行不言之教,把嚴謹職業的做事風格傳遞給企業老板和員工,這是改變企業人和風氣的關鍵所在,人的改變和企業文化的改變才是企業改變的真正體現。
互聯網時代,如果不講幾句時髦用語,不講互聯網思維,不講商業模式,不懂這平臺那網絡,不懂得個人自媒體宣傳,似乎就是奧特曼了,但我的朋友跟我說,他既不做銷售,也沒有微信公眾號,就靠口碑相傳,就靠扎實的咨詢動作和效果,不過,他們還活得挺好!
向我的苦行僧式的咨詢戰友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