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經理
人事策劃標準
一、人事策劃基本標準
□ 樹立經營理念
沒有目的就沒有手段。為了實行經營上的各種方針 ,應該先確定企業究竟要在何種目標下運作,然后,企業中的每一個人,才能夠在這種經營理念下團結一致,朝著已確立的目標去努力。
□ 企業發展原則
1.安定經營原則
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經營資本,提高保留盈余。
2.經營成長原則
在人員增加、總資本額增加、銷售額增加、利潤增加、企業規模增加、成果分配增加等情況下,企業必定會不斷地成長壯大。
3.持續經營原則
企業是有生命力的,為了保持永遠的發展潛力,必須致力于勞資協調、人才培養與后繼者培植的工作。
4.企業發展要素
企業發展要素取決于人,尤其取決于人與人的協作分工。
□ 確立人事政策
(1)人事政策應與企業未來發展相配合。
(2)優秀人才的采用,與建立能夠發揮實力的工作場所相配合。
(3)教育訓練的貫徹實行。
(4)提高熱愛公司的信念。
(5)對同仁的尊重。
(6)保持公司決策精神暢通下達。
(7)高效率、高薪資與公司高業績的確立。
□ 制定人事管理計劃
1.人事管理的循環
人事管理上有預測→計劃→實施→評價四個步驟,在不停地循環著;而在人事管理上,同樣的,也應該貫徹這四個步驟。
2.人事計劃的各種項目
(1)制定與基本的經營政策有密切關系的人事政策,以及整個公司應如何努力的實施。
(2)公司內部各執行部門的人事計劃:①人事編制的設定與維持管理的計劃。②提高員工素質與提高業績的教育訓練計劃。③工資、退休金制度計劃、各種津貼管理與生活福利計劃。④公司內管理、文化、娛樂設施等的福利計劃。⑤就業管理的計劃。⑥安全衛生的計劃。⑦資格制度、升遷制度、人事考核等人事制度計劃。⑧勞資關系計劃。
3.長期人事計劃
(1)人員長期需求計劃與人員所需短期計劃。
(2)長期教育計劃
管理者的培育、監督者的培育、專業顧問的培訓與公司企業文化的長期教育。
□ 人事計劃的重要性
(1)企業為配合其業務的發展,對未來所需人力必須事前妥善規劃并制定長期或中期人力計劃,否則常因人力不足或剩余,影響該企業的發展。
(2)企業內的從業人員常因屆滿退休年齡或因其他原因而離職,此項退休及離職人員的空缺必須有人補充。
(3)企業常因業務的發展或新技術的引進須引進新人員,此類人員不需立即向外招聘,必須事前規劃或培訓,才能得到所需人才。
(4)由于企業經營的多元化或國際化,原有人力已不能配合業務的需要,必須對已有人力加以調整或另予補充。
(5)由于組織的變更或設備的自動化,部分人力出現剩余,應加以調整以降低人力成本。 □ 人事管理計劃的內容
所謂人力計劃,是針對公司業務的需要,按人力未來的需求發展作出的時期規劃,其內容一般可分為下列四部分:
1.人力需求的預測
為配合業務發展,對未來所需人力作適當的預測,在估算所需人力時,應考慮下列各因素:
(1)因業務的擴展或緊縮所需增減的人力。
(2)因現有人員離職或退休所需補充的人力。
(3)因組織變更、技術改進或設備更新所需調整的人力。
2.人員招聘計劃
針對所需增加或補充的人員,應制定對該項人員的招聘計劃,在招聘計劃中應包括下列各項目:
(1)計算各年度所需人力,可由內部晉升、調補人數。
(2)計算各年度必須向外招聘的各類人力數量。
(3)確定招聘的方式。
(4)尋求招聘人力的來源。
(5)對所聘請人員如何適當引進并安排其工作,以防止其流失。
3.人員培訓計劃
人員的培訓計劃,是人力計劃的重要部分,人員培訓計劃可視公司業務需要及訓練的設備和能力,分別確定下列不同類別的訓練:
(1)新進人員訓練計劃。
(2)專業人員訓練計劃。
(3)各級主管培訓計劃。
(4)一般人員訓練計劃。
(5)選送人員進修計劃。
4.人力運用計劃
企業應對人力的有效運用作出適當的計劃,使在計劃期內能對人力的效率有所改進。人力利用的有效運用除須制定各項配套措施外,在人力計劃中必須提出對各項有關的人力資料的分析及預測,作為未來人力運用預期目標的依據,其分析及預測項目可包括下列各項:
(1)人員生產力分析。
(2)人力結構(年齡、學歷、工作別等)的分析。
(3)人事經費的分析。
□ 制定人事管理計劃的時間與程序
人力計劃可分短期、中期、遠期三種,短期多為一年為期,中期則以三年至五年為期,遠期則以五年以上為期(最長可編至未來十年)。不論短期、中期或遠期都必須于年度開始前一至二個月編制完畢,以便年度開始便可逐一執行,其中期及遠期者也需每年調整編制,使未來數年都有完整的人力計劃。
人力計劃編制的程序可照下列步驟辦理:
(1)由人事部門制訂人力計劃編制要點。編制要點中,應列明人力計劃編制原則及各部門的編制方針。
(2)由各部門按業務需求,提出該部門未來人力需求,招聘計劃及訓練計劃,并送由人事部門匯編。
(3)人事部門根據各部門實際情況及建議,加以評估后匯編全公司人力計劃并與各部門溝通后送呈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