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由高速調整到中速,有利于改革開放這三十多年過程中沒及時解決的夾生飯問題得以妥善的解決。從而,提高整個國民經濟的資源配置效率,使經濟結構更加合理。與此同時,建立透明公正的民主法治政府,并增強政府的社會保障功能,進一步體現“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經濟指導總方針。要知道,計劃經濟是倒行逆施的經濟發展模式,市場經濟是順風順水的經濟發展模式。而且,二者在人權的格調上更是大相徑庭,相去甚遠。我們為什么要進行改革開放?毫無疑問,經濟方面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破除舊的計劃經濟,樹立新的市場經濟,把外行官員搞經濟的畸形狀態扭轉為內行企業家搞經濟的健康狀態。而且,只有全面而徹底地破舊立新,生產力才能釋放出來,生活水平才能持續提高,綜合國力才能得以增強。回想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經歷,也充分印證了這個普遍的道理。所以,改革開放不能止步,必須全面深化,尤其在下一個三十年。現在,我們的改革開放事業愈來愈感受到既得利益集團的阻力。面對艱險的格局,連李克強總理都這樣感慨: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但是,再深的水我們也得趟,因為別無選擇,它關乎國家的命運和民族的前途。并強調,我們要言出必行,說到做到,決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輕,更不能搞變相游戲。
2013年1月5日,習近平同志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在論述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的關系時,明確提出:“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這幾天,微博上對“兩個不能否定”有不少議論。其中,有個別經濟學家和法學家指出,“兩個不能否定”是明火執仗地否定改革開放。對此,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副主任齊彪先生給出了三點說明:其一,“兩個不能否定”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其二,“兩個不能否定”進一步明確了維護黨的歷史、鞏固黨執政根基的重點問題;其三,“兩個不能否定”是進一步統一對黨的歷史的認知,把全黨全國人民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下、走向未來的重要思想基礎。盡管在“兩個不能否定”的認識上社會不同層面存在這樣那樣的分歧,我個人是傾向于這樣的粗淺看法:習近平的“兩個不能否定”,實質上與“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脈相承,是“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又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的翻版。而且,這個剛出來的提法,既符合鄧小平自稱為一個發明的“不爭論”主張,也可以避免左右之爭撕裂整個社會的危險。當然,兩個不能否定,沒有回避矛盾和問題,尤其沒有回避“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等重大失誤和嚴重錯誤。換句話說,改革開放前三十年與改革開放后三十年,都是社會主義探索。只不過,毛澤東的計劃經濟遇到了挫折,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收獲了成功。大家都知道,失敗有失敗的教訓,成功有成功的經驗,二者都是社會主義不斷前進的寶貴精神財富。如果全盤否定毛澤東,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就沒有了堅實前提;如果全盤否定鄧小平,毛澤東的社會主義就沒有光明未來。在這里,我們不能把社會主義等同于計劃經濟,計劃經濟只是一種經濟模式。而且,經過實踐的檢驗,已經徹底失敗了。也就是說,計劃經濟的失敗,并不代表社會主義理想的破滅。而且,社會主義理想已經在改革開放時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實現。總之,毛澤東確立了社會主義理想,鄧小平充實了社會主義理想,二者前后一貫,并無矛盾對立。更進一步講,如果在“兩個不能否定”玉成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夠在堅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的同時,順應時代潮流,滿足人民迫切需要,堅決體現開放性發展性包容性,那么,“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現代社會共識才能得以落實,社會主義與改革開放才能和諧相處,進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花開滿枝,碩果累累”。
在中國,繞開執政黨說事似乎沒有多大意義。試想,如果整個社會重起爐灶,那將是一個萬劫不復的局面。要知道,中國從罪孽深重的文革時代脫身也不算太久,現在的情況可以說一天比一天有進步,盡管伴隨著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過去,封閉僵化,結果亂了陣腳,國民經濟瀕臨崩潰,老百姓連肚子都吃不飽。可以說,既沒有面包,也沒有自由,治理國家的大政方針違天道逆民意,從上到下漆黑一片。不幸之中萬幸的是,十一屆三中全會思想解放,撥亂反正,以鄧小平和陳云為首的執政黨部分恢復了老百姓的生存發展權利。這樣一來,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價格逐漸放開,民營企業有了發展空間,國企改革經過抓大放小收縮了戰線,加入WTO,農村醫療養老保障,等等,使中國經濟煥發了一波接一波的活力。毫無諱言地說,無論是資源配置效率,還是老百姓生活水平和綜合國力,都有了極大的提高。與三十年前相比,簡直是不可同日而語。當然,說到改革開放這三十多年來小有成績的經驗,就不能不提到執政黨始終不渝的漸進戰略,不能不提到政府在放權讓利方面的正確決策,不能不提到有限但有效的自由化市場化私有化。如果從未來三十年的視角看,執政黨極有可能還會繼續目前這個大好局面,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在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基礎上,鑄就根植于全體人民心中的中國夢。更進一步說,國企的民營化.銀行的商業化.財政的民生化.土地的私有化.城鄉的一體化,等等,不論以哪一個為突破口,關鍵是決心和魄力,而不是細致入微或完備無缺的什么方案。也就是說,說比不說好,干比說還好。前一陣子,李克強總理不是也講了,改革貴在行動,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而且,還要壯士斷腕。近期,無論是習近平指出的“宏觀政策要穩住,微觀政策要放活,社會政策要托底”,還是李克強提出的“說白了,就是市場能辦的,多放給市場。社會可以做好的,就交給社會。政府管住,管好它應該管的事”,可以說這個大方向已經明確了,而且千真萬確,毋庸置疑。下來,就看選擇什么突破口,如何真抓實干。道路盡管曲折,前途依然光明,我們祝愿以習近平和李克強為黃金搭檔的新一代執政黨能夠能夠繼往開來,穩扎穩打,踏上又一個新征程,開創又一個新局面。記得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先生有一段話說得非常到位,那就是:跟美國、歐洲和日本人比起來,中國人民是最能干的,老百姓極少需要政府幫忙。政府有這樣的百姓,堪稱世界最幸福的政府。只要人民負擔不十分過分,中國經濟就會一片繁榮。如果中國政府可以退后一步,給人民更多的自主權,十五年之內,中國必將成長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其實,政府權力配置資源多做減法,市場運行配置資源多做加法,不光是謝國忠先生的看法,更是經濟學家這個群體的共識,希望以習近平和李克強為黃金搭檔的新一代執政黨英明決斷,有所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