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受西安高新區某企業邀請,郭軍鋒老師為其管理者開展《管理者的執行力》培訓,得到到場管理者的認可和好評。
執行,不是按照教條要求“去倒一杯水”,也不是指手畫腳“你必須首先給王經理打電話,然后給李總訂行程,再去和人事張經理確定招聘事宜”。我們經常誤解執行就是“聽話”、“照辦”,不用帶著腦袋的做事情。這是大錯特錯的職場觀念,毀人不淺。
其實,執行是奔著工作目標不打折扣、千方百計、高情商地達到目的狀態的連續過程。宏觀面上,管理者一定要堅守自己的職業理想和工作長期目標,如“期望三年后成為部門總負責人”的目標,在實現的過程中會遇到阻礙和困難,高執行力的管理者會調整策略、找方法、集合資源,變通地去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成為負責人,而低執行力的管理者在遇到阻礙想到的是“降低目標標準”:看來成為部門老大有難度,那就做項目負責人吧,時時在降低標準。三年后的差別很明顯:前者真的克服障礙成為負責人,而后者還在基層員工行列里苦苦掙扎。這正是執行能力高與低的天壤之別。
微觀層面,面對具體的工作“11月招聘到位30位新員工”目標時,管理者也或多或少會遇到難處——時間緊、信息不足等客觀因素。高執行力的HR會克服困難,找到突破口,變通地實現目標,真的招聘30位員工,大大促進了業務部門的進度,得到好評和嘉獎。而執行能力不足的HR在面對招聘難題時,會降低標準-到位15人,或者需要三個月完成指標。久而久之,能力強弱和跨部門人際支持力度就高下立現,誰會有更大發展空間一目了然。
因此我們說,基層管理者,甚至大部分中層管理者的第一屬性都是執行式管理,在有限的條件下,實現目標的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