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紅發(原創文,轉載請注明作者與出處)
說明:本文原發于《中國培訓》2015年02月刊《中國企業能否去管理化》專題
儒家思想是中國文化思想的源泉,他早以深深植根到每個人的血液之中,早在公元前517年,孔子去齊國,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翻譯成白話文即為:齊景公問孔子如何治理國家??鬃诱f:“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樣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樣子,做父親的要像父親的樣子,做兒子的要像兒子的樣子?!?/p>
為什么幾千來中國人都在強調君有君樣,臣有臣樣?其實這就是現代管理中流行的“角色定位”問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關于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角色定位一直存在著多個極端現象在平衡中較量。
盲目順從——企業管理中的“軟傷”與“內耗”
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從四德”就是強調順從文化,順從到沒有原則與自我的存在。這一特性,在中國經典文化名著《西游記》中所塑造的沙僧的形象就可見一斑。從整部著作中可以看到,沙僧是完全沒有自我主見的人,任何事情都依賴于師傅。當師傅不在時則依賴于大兄師,再不成就依賴二兄師,如果這三人都無法依賴時,他寧可向白龍馬傾訴或者獨自哀嘆,但從不會想辦法、出主意。
這類人,在現代企業的團隊中會不會存在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比例不低。在這類人的眼中,不犯錯就是最大的原則。所以,無論發生任何事情,他們都會安如泰山,哪怕有些焦慮,他們仍然會先找一個安慰自己的心理底線。
如果不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不采取合理的措施激化活力,那么他們就是企業最大的“軟傷”與“內耗”。可能他們一生都不會犯大的錯誤,但是你會發現很多事情都會因為他們的“順從”而失去最好的發展機遇。
從人的本性說來,順從最安全、個人直接風險最小。而且人是趨利避害的高級動物,所以團隊中這類人基本上占有很大的比例,特別是在傳統行業與相對穩定的國有化企業。
同時,順從更是一種不作為的、不愿擔承責任的表現,選擇了順從也就是選擇了無責。順從,也是“溫水煮青蛙”寓言故事的源頭。如果完全去管理化,企業仍然能長期高效的發展,那么“溫水煮青蛙”這個故事就不會驚醒那么多有志之士。
諸侯爭霸——管理失衡的結果
在傳統的中華文化中常提及一個觀點:文人相輕。何為文人相輕?主要是指的文化人之間相互斗文,彼此不讓,較難做到和平相處,理性共事。此觀點其實是很有道理的,用物理學的角度理解就是“同性相斥”,這是自然界的原生態規律。
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部分核心部門會凌駕于其他團隊之上,或者多個核心部門之間相互掐架,都是常有的事情。筆者曾見到一家服裝企業,在招商會上出現的一幕:參加會議的300多位客人已入住酒店,次日一早就要開始進行產品展示與產品介紹。營銷中心負責陳列的部門負責人與研發部門的負責人就關于如何進行產品的陳列產生分歧。
陳列部的同事認為,自己的展示方案是以專柜的視覺、消費者的心理特點為原則進行展示陳列。而研發部門的負責人則認為,產品是自己開發的,每一個產品都有其功能性與關聯性,即產品都有屬于自己的故事與賣點,應以系列化為原則進行陳列,這樣可以體現出產品的整體效果,也能體現出品牌的特性。
起初兩人的說法都有道理,出發點也都是善意的,并沒有攻擊對方的行為。但是,雙方一直僵持不下,無法達成共識,到后來開始人生攻擊,最終以老板的威嚴出場才得以解決。
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到雙方的出發點都是正面的。那為什么還會出現后來那么激烈的場面?答案很簡單,從馬斯洛的層次需求來分析,主要是各自的立場不同,都希望最大化的來體現出自我價值,實現自我成就。
在企業的管理過程中,如果沒有良好的管理和協調平衡機制,當雙方都都比較強勢的時候,出現“爭霸”現象也是常態。
問題猴子——管理錯位的表現
在管理的過程中,“問題猴子”基本上算是一個相當經典的問題。描述如下:
當員工走進經理辦公室前員工的身上有一只需要照顧的“猴子”。
當員工走出辦公室后,經理不知不覺中也背上了員工的那只“猴子”。
猴子成功地從員工的背上跳到經理的背上。
在接收這只猴子的同時,經理也就成為了員工的“員工”。
經理從員工那兒接過了責任,并承諾匯報工作進展狀況。
而員工呢,為了確保經理不會忘記這件事,兩天后她會打電話歡快地詢問道,“怎么樣了?”
從這個描述可以看出,員工以然成為了經理的“經理”,這就是管理的錯位。在管理的過程中,很多時候員工都希望從經理那里得到一些幫助與指導。但是,當公司的管理權責不清或經理的平衡能力不強時,“猴子”就出現了,并從員工的背上跳到經理的背上。
一但 “猴子” 有一次成功地從員工身上跳到經理身上,那么就會有無數的“猴子”陸續跳過去,最終讓經理變成了員工的“員工”,事情就越來越難以有續的進行下去。
管理一對多時,執行相對容易;如果多對一時,管理勢必會亂套。問題“猴子”的出現,是現在管理中最常的見的問題之一,也最為典型的管理錯位與缺失的表現。如果沒有合理的管理,必然會有更多的“猴子”跳出來,那時你的管理就會真的“天大下亂”。
可能有人會問,在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很多企業都沒有管理團隊,沒有有效的管理,依然發展的很好,無限風光,小米團隊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
誠然,目前小米的去管理化做的非常棒??墒腔乜磧芍寥昵?,有多少家類似小米一樣高速發展的企業,如今都消失了。如億佰購物,2007年12月上線,2013年6月20日正式解散;俏特悄語,2008年成立,2014年3月24日破產;飛虎樂購,2010年8月成立,2013年初清算;聚齊網、好吃網、團寶網等無數的互聯網企業三五年時間便走到自己的顛峰,現在處于急颶下滑階段。
在相對浮燥的時代,可能在無管理狀態下你一夜成名了,但能持續發展嗎?答案是否定的。沒有管理,如何解決矛盾與分析,如何定義權責,如何培養人才?所以,管理永遠是企業穩步發展的根基,沒有管理就很難令企業基業長青。
【作者簡介】
廣東培訓網(弘創咨詢)合伙人、軍校畢業、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高級咨詢師、企業管理實戰專家,中國人力資源網、中人網、三茅人力資源網專欄作家、多家媒體特邀撰稿人。
個人專著:暢銷書《人力資源在左 員工在右》,《一個人力資源總監的管理筆記》。
敬請關注作者個人公眾微信號:hhf_bm,每天推送原創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