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30年,中國的經濟發展得益于十一屆三中全會所確立的改革和開放的“政策紅利”。在政策環境的鋪墊下,中國經濟過去30年的高速發展很大程度上又得益于“人口紅利”。然而,中國人口趨勢表明,未來15年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將導致“人口紅利”的基礎不復存在。 隨著“政策紅利”和“人口紅利”優勢的逐漸退潮,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將依賴于中國經濟體中的每一個企業,尤其是每一個大企業的效率提升。而企業效率提升的動力則來源于企業家們所領導的管理職業化轉型。唯有企業,尤其是大企業的企業家們主動實施管理職業化轉型,中國經濟才能收獲“管理紅利”,實現可持續的高速發展。 所謂“管理紅利”,是指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后,通過管理水平提升而獲得的企業效率提升。實現“管理紅利”的基本途徑有三條:第一,企業通過明確戰略方向收獲“管理紅利”;第二,企業通過優化組織架構和管控方式收獲“管理紅利”;第三,企業通過引入最佳管理實踐收獲“管理紅利”。 盡管“管理紅利”可以為企業乃至整個國家經濟帶來巨大好處,但真正要實現“管理紅利”困難重重。大多數中國企業管理者還沒有意識到,中國經濟走到眼下的關口,企業應該拋棄原有的一些經營思路,通過實現“管理紅利”來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益。 也有很多企業管理者已經意識到企業經營出了問題,愿意投入資金加以改善,但很多企業盲目引進外企經理人或者洋咨詢,以為只要肯花錢,就可以解決企業問題。然而,借鑒西方的管理經驗,并不是管理工具和方法的跟風,而是要結合企業自身的情況,在學習中創新。 (《商業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