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薪酬制度的總則
根據公司薪酬調研結果,兼顧國家、企業、職工的利益,綜合各級干部、不同層面員工對分配問題的看法,強調一貫表現、按責取酬、同工同酬、重視素質、突出績效、兼顧市場的原則,制定本方案。 二、薪酬模式的要素
本方案采用薪點制工資模式,工資標準不是用金額表示,而是用薪點數和點值表示,點數反應不同崗位、職務、工齡、學歷、工作表現、經營績效、貢獻大小等綜合因素共同決定的,點值取決于企業經濟效益與當地的物價指數和市場變化情況。 三、 薪酬的基本結構
本方案的基本結構中包含了屬職、屬人、屬能工資的特點,其每個人薪點總數中含有保障性的工資,照顧以往貢獻,有考慮崗位和職務責任的薪點,還有充分考慮了個人素質和能力與貢獻的薪點。結構中還體現靜態與動態相結合的特點。
薪點總數=基礎薪點+職務薪點+崗位薪點+素質薪點+績效薪點
其中:
素質薪點=工齡薪點+學歷薪點+職稱薪點
績效薪點=達標薪點+表現薪點+貢獻薪點
四、 薪酬結構的內容
薪點結構中,各部分的含義和意義如下:
1、基礎薪點:此部分根據公司原有的保留工資平均額制定標準,為公司給予員工的基本生活補助,人人均等;調整確定為44點/月。
2、素質薪點:依據員工個人條件給付,包括:工齡薪點、學歷薪點、職稱/技能等級薪點,體現員工素差異及個人價值,鼓勵員工不斷提高技能、素質,長期為企業做出貢獻。
l 工齡薪點 1點/年
l 學歷薪點 博士 50點 碩士 30點 本科 20點 大專 10點
l 職稱薪點 高級職稱 30點 中級職稱 16點 初級職稱 4點
高級工人技師 20點 工人技師 12點 高級工 8點
3、崗位、職務薪點:根據具體崗位特點和任職者的職務責任等基本條件確定,體現出崗位的重要性和任職者的個人價值和職業風險。 4、績效薪點:根據公司的經濟效益和任職者的即期工作業績確定,體現出公司對員工所做貢獻回報和獎勵,多勞多得、按責取酬、能者為先。 績效薪點數=(職務薪點+崗位薪點中位數)×風險系數
5、風險系數:個人工資總額中固定(薪點)收入與活化的(績效薪點)收入的比值,其值愈大表明職
業風險愈大。
五、各類崗位的薪點結構
(一)集團各類崗位、職務體系劃分:分為管理人員、工人兩大系列
ü 管理人員:包括高層管理人員、中層管理人員和一般管理人員 ü 輔助管理人員:退居二線的在崗管理人員
2 一線工人
2 輔助工人
(二)根據總體薪點結構,可以確定各類人員的薪點結構:
1、 管理人員薪點結構
薪點數=基礎薪點+崗位薪點(職務+崗位)+個人素質薪點(工齡+學歷+職稱)+績效薪點
2、工人薪點結構
薪點數=基礎薪點+崗位薪點+個人素質薪點(工齡+學歷+職稱)+績效薪點
六、薪點的確定
(一)崗位薪點確定
崗位評價是整個薪酬方案的基礎,要科學合理地確定崗位薪點,采用要素分析法,按照明確的評分標準,通過統計、匯總、分析,獲得了相應的崗位分數。
依據各類崗位的測評分數,將管理崗位分為十一個職級、工人崗位分為十九級,并設定生產專業技術崗位七級、輔助管理崗位若干級。 以崗位要素測評法為基礎,實行“一職多級、一級多等”的辦法,鼓勵能力強資歷淺的員工,通過職務的晉升得到職級的提高而增長工資;鼓勵能力平資歷深的員工,通過一貫優異的行為表現得到崗位上的升等而增長工資;從而保證各類員工在職業生涯上有較多和較大的成長空間,既鼓勵年輕人脫穎而出、不論資排輩;也鼓勵老員工忠于職守、愛崗敬業。 (二)調整績效薪點時的基本原則
1、管理/技術類崗位、輔助/服務崗位的績效薪點原則上不作調整;僅當公司效益有重大變化時,方作相應變化。
2、一線工人崗位的績效薪點隨所在二級單位效益的變化作同步調整。
3、各職級各崗位員工的績效薪點依績效考評的結果最終確定。
hr361人力資源網 京ICP備1103607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