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如今的阿里巴巴,看起來風頭正健,從美國上市,到新任CEO發布新發展戰略,再到制造從IT到DT的新概念…… 可是“風頭正健”、制造概念的背后,其實是阿里巴巴實際的存在價值正在失去,正面臨給自己重新尋找使命的關鍵時刻。
包政
阿里巴巴它的存在價值已經失去了。就像修建機場、高速公路的公司一樣,機場與高速公路一旦修成,他們這幫人就沒必要繼續呆在哪兒,作為建設者的使命已經完成。阿里巴巴必須轉型,重新去尋找它自身的存在價值和理由。
阿里現在往云上走,去投資與工業4.0有關的項目,我認為是背道的。它應該幫助或促進一個一個的供應商去構建消費者社區。在此基礎上,發展他的DT和云計算業務,也就是要轉向深度的服務。
原來阿里的天貓、淘寶平臺,成為公共資源開放出來。讓“傳統大叔”,諸如海爾、聯想成為平臺的主角,并幫助他們完成互聯網轉型,實質就是幫助他們按照消費者互聯網生存的方式完成轉型。聯想的柳傳志為什么反復強調股東利益,要為投資人掙錢呢?我猜,針對的就是那些互聯網公司,脫離產業價值鏈演進的路線去做事情,一路高歌上云端,是謂燒錢。
程振鋒
產業價值鏈要和客戶價值鏈對接!
張斌
阿里的思路已經不能適應發展,也落后于騰訊。2008年我手上有個項目就是關于社區電子商務的,其方法不是現在淘寶的大集中方式,而是分布式的電子商務社區連鎖模式,暗合現在的去中心化但同時廣泛聯接的思路。當時阿里在擴張,跟我的項目有接觸,但后來沒有進展,然后他們就搞出個偽社區的阿里媽媽,只是實現信息的分發而不是業務的分布式。從那里起,我就知道互聯網的老大們基本上還是走的壟斷的路,包括當時的騰訊和百度,沒有人愿意分享和共贏。
到現在為止,騰訊的開放性和合作態度有了很大的轉變。微信的開放程度,與其他幾位巨頭相比,是走在前面的,也考慮得最充分。百度有概念但沒有優勢,至于阿里的確是越走越高,只是在吃以前商家的老本。看似是在做深做精現有業務,卻沒有發現,原有業務的根基已經動搖,一旦基礎不在,上層的高精尖業務也煙消云散,就像當年諾基亞的塞班平臺一樣。
包政
贊“分布式”。
舒捍剛
@張斌阿里就是收租婆模式,甚至更甚于收租婆。開店收費+交易收費,甚至后來還想快遞也包了。廣告收費呢?每個做過淘寶的都懂的。
孫志剛
現在做淘寶店流量的價格高的驚人。
肖健華
前段時間阿里的CEO張勇發布新的戰略構想,說到未來阿里版圖定位于服務商家,為商家提供數據、營銷、渠道、金融、物流等立體的服務系統。意味著終端消費者不是他們戰略的核心焦點。 張斌
是的,而我原來項目里分布式社區商務的出發點不是交易,而是了解需求在前,交易在后。其最先針對的類型不是快速消費品,而是對技術或使用或設計有較多要求的商品,就像小米社區這種,但不針對特定的手機。流量方式是互聯網2.0以前的模式,一個個小的社區流量盡管不大,但用戶和需求精準,質量更高。
來源:包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