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22:演講
演講
適用于
學習方法類型
●消化者(思考/觀察)
行政要求 ●中
技術要求●高
人際關系●中
學員參與風險●低
學員規模●5人以上
小組規模●隨意
可對比于
●論壇
準備
●準備好的演講或陳述
其他要求
時間:陳述:5~10分鐘;
演講:至多1小時
空間:無特殊要求
設備:不一定(比如:電視機、錄像機、懸掛式幼燈投影儀,便箋紙等)
行動
●你給學員集體做一個口頭演講。這可以在15分鐘至1個小時之間。學員們聆聽、記錄、提問。
●一個變體的形式是陳述,即一次少于5分鐘的口頭陳辭,接下來是同學員一起進行的簡短討論。陳述最好零星地貫穿整個培訓。 運用于
●專家向感興趣的人介紹和講述某一問題。
●陳述一個具體的觀點
●介紹一個主題
●迅速地回顧一個理論的各組成部分
利
●適合于任何學員規模,與其它方法一起使用時,易為絕大多數培訓所接受。 ●陳述是一種相對較容易學習的技巧。
●成本收益高。
●根據需要可調整時間的長短(陳述)
●簡明扼要,抓住人們的興趣(陳述)
●克服了正式演說的一些弱點(陳述)
弊
●非參與性(即,假如超過20分鐘,學員便會走神)
●不允許個體差異(即,它不能處理價值觀、信念態度等問題,或者教授具體的技能)。
●學員們的筆記可能不精確(提供大綱講義可以部份地解決這個問題)。
●學員們必須耐心等待,直到他們被測試出他們做的怎么樣為止。
●讓學員只能對理論的輪廓有一大致了解,而非深入的理解(陳述)。
例
●一所大學里的一次數學或管理技能講座。
●在培訓班中簡短地陳述和介紹一個新的課題,或者新的資料。(陳述) 表3-23:聽課小組
聽課小組
適用于
學習方法類型
●消化者(思考/觀察)
行政要求 ●中
技術要求●低
人際關系●中
學員參與風險●低
學員規模●30人以上
小組規模●2~5人
可對比于
●演講
●論壇
準備
●聽取的重點
其他要求
時間:不一定
空間:無特殊要求
設備:筆記本若干,可能還需要錄音設備。
行動
●任命一組學員去聽一個人的講述,要求他們作記錄、準備問題,同時要總結陳辭。
●然后,他們匯報他們的觀察所得和結論。
●學員們也可以向講述者提問。
●每個聽課小組可以各自聚焦于講述內容的不同方面和部份。
●一個變體的形式是應對小組,即學員們被要求就陳述者所講的內容進行應對。(通過尋求澄清、詢問和評論的方式)
運用于
●從一個演講中抓取具體的信息。
利
●能提供關于演講內容的不同視角和觀點。
弊
●過份集中于一個領域或部份,可能導致對該演講的其他相關內容的忽略和遺漏。
●可能導致吹毛求疵。
●不是所有學員都積極主動地參加。
例
●在同一個演講中,一個聽課小組聚焦于講述者關于溝通策略的觀點,而另一個小組則主要聽取其關于組織體制的看法。
表3-24:馬拉松
馬拉松
適用于
學習方法類型
●聚集者(思考/行動)
行政要求 ●中
技術要求●中
人際關系●高
學員參與風險●中
學員規模●3~25人
小組規模●隨意
準備
其他要求
時間:不一定(通常2~3天,或更多)
空間:可提供住宿(即可讓學員過夜)
設備:不一定
行動
●學員們較長時間地待在一個學習的環境中,通常是一個封閉式的場所,以便使外界干擾降到最低,進而使他們能專心致志于本培訓的效果。 運用于
●完成一份計劃書,或者研究開發一個產品。
●學習和實踐督導、管理技能。
利
●提供一個支持性的環境。
弊
●讓人們較長時間地離開他們的工作崗位和家庭(常常被學員們視為一種強迫和負擔)。
●昂貴的。
例
●一群執行官員在一個山區里花了整整一周的時間,努力制訂一個新的營銷計劃。
●一群未能按時完工的編程人員,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里,直到完成預定的軟件升級任務。
表3-25:矩陣分析
矩陣分析
適用于
學習方法類型
●吸收者(思考/觀察)
行政要求 ●高
技術要求●高
人際關系●低
學員參與風險●低
學員規模●6人以上
小組規模●2~5
可對比于
●講述故事
●構思
●頭腦風暴法
準備
●“播種”一兩個例子以便使學員集體開始。
其他要求
時間:1個小時以上
空間:大量的空白墻面以便粘貼小便箋
設備:訂好的便箋紙若干,上面預先畫好矩陣線。
行動
●學員們對一個項目、問題或機會進行廣泛觀察,以便行動。首先他們列出所有可能的替代功能(左邊),其次,再列出一切可能的替代性方法來完成每一替代功能。
運用于
●鼓勵創造性的和系統性的思考。
●找出最優方法并對此達成共識。
利
●線性行動對技術型人才有吸引力。
弊
●設體現出各種方法之間的內在聯系。
矩陣分析的一個實例
替代功能 進行的方式或途徑
CEO局限性 限定 禁止
董事會進程正式的非正式的混合的
委員會政策 執行 最低限度管理介入
例
●為一班董事會設計一個管理模型
●籌劃一次會議。
表3-26:構思
構思
適用于
學習方法類型
●消化者(思考/觀察)
行政要求 ●高
技術要求●高
人際關系●高
學員參與風險●低
學員規模●任何
小組規模●5~7
可對比于
●頭腦風暴法
準備
●建立一個自由聯想,非評價性的、創造性思考的環境。
●展示一幅關于思維形成的簡圖,同時“播種”下一些例詞或例句。
其他要求
時間:最初的構思大約需要30分鐘至1小時。對話、重構和修正則另需1~2小時。
空間:免除干擾的地方。
設備:各種不同的彩色標記,大量紙張(比如,5~7人的小組需要大約4本便箋紙)。
行動
●學員們根據集體討論的原則(即,自由聯想、開始時不進行評價、創造性思維)廣泛深入地觀察一個項目、問題或機會。從便箋紙的中央開始,寫下一個詞語或短語來準確地表達出頭腦中的主題或中心觀點。
●不要擔心和考慮邏輯水平、邏輯順序和邏輯關系,學員們可以僅僅用單詞或短語、在紙上寫下所有相關聯的信息。
●學員們在列舉各種觀點和想法時,用連線把它們連接起來。
●學員們盡力窮盡所有可能的因素或問題。
●然后,對不同類別進行分類著色,以表明其額外的關系。
●學員們大多需要重構思維至少一次以上,以按類別重組各要素,彰顯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和聯系。
運用于
●評估或分析一個復雜的問題或機遇。
●幫助學員梳理其對一個復雜的、多維度的問題的認識。
●厘清一個主題下(如問題、機會)各要素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
構思實例
構思(續)
蓮花型構思
● 構思的一個更正式的變體形式是分層次或按邏輯類型來展示信息。(如按章、節、段)
利
●鼓勵直覺和創造性思考。
●絕大多數人是主要靠視覺圖像來學習的,構思將產生一幅展現其復雜性和內在聯系的局勢圖片。
●確保一個問題的所有要素和部分(至少是核心和關鍵要素)都納入視野。
弊
●如果沒有一個清晰的“起步框架”或主題,你將以搜尋許多不相干的想法或要素而告終。
●你必須樂于數次重思、對話、重組和重新排列優先次序,否則你將湮沒在復雜性之中。
例
●準備一個演講。
●準備處理一個問題,或撰寫一份報告、一篇文章或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