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知情人士透露,近期冒頭的新形態獵頭公司“51獵頭”已與國內運營商達成合作,將在現有大數據獵頭服務的基礎上,結合運營商網絡數據,共同構建人力資源領域候選人數據模型,打造可視化的數據簡歷服務。 自有招聘行業以來,簡歷從來都是求職者自己撰寫,中間渠道不會通過第三方數據信息來協助求職者豐富其簡歷。一場簡歷的革命,呼之欲出。
簡歷革命!可視化數據簡歷什么樣?
51獵頭簡歷庫的簡歷,疊加運營商用戶行為數據的全網畫像,簡歷豐富度將成倍增加。
運營商們,歷來是數據持有的大戶。通過固話、寬帶和移動網絡的數據收集,運營商手中持有相當豐富的用戶行為數據。基礎的互聯網訪問行為數據,可以分析出相當豐富的信息,為用戶貼出眾多維度的標簽。 據稱,這些基礎的互聯網訪問行為數據,在脫去隱私和敏感信息之后,51獵頭將與運營商共同挖掘。通過對用戶歷史行為數據的交叉分析和索引處理,能夠把一個用戶的消費能力、學習指數、跳槽熱情、作息指數、決斷力、享樂指數、投資能力、娛樂偏好、勤奮程度、運動指數等近二十項屬性進行標簽化,這些屬性最終又拆解組合成性格、行為、習慣等幾個數據化維度。
這一套數據報告,再結合用戶原有的格式化簡歷,就得到了一份疊加了全網畫像的立體化簡歷。
這份可視化數據簡歷,將極大提升HR對候選人的認知深度和廣度,幫助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提高決斷的精確度。 舉例來說,這份立體化簡歷會知曉候選人使用生活服務類網站時,選擇餐廳的偏好;知曉候選人瀏覽電商網站時,查看商品的金額和購買力;知曉候選人購買的汽車或房產所處的價位。這些信息能夠幫助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更好地判斷候選人基本生活品質和消費能力,特別是遴選高級管理人才時,這些屬性將對最終offer產生重要影響。 數據庫也可以分析出候選人經常活躍的地點、交通區間、娛樂習慣等等等等。這些信息都能夠為人力資源部門的決策提供支持。 運營商和51獵頭,數據公司強強聯手,提升人力資源產業 從全球來看,借助數據分析來對用戶進行畫像,已是極為成熟的技術。比如在金融行業,根據對用戶歷史行為數據的分析而建立的大數據征信體系,已經相當普遍。但在人力資源領域,特別是國內的人力資源產業,數據化體系的建立幾乎還是一片空白。真正使用數據分析和模型評估輔助來開展的人力資源業務,寥寥無幾。 運營商和獵頭公司的合作,意味著兩類分別在數據存儲和數據挖掘領域各有所長的公司,正從簡歷的革命切入,聯手改造人力資源產業。 大數據簡歷的建立,有賴于兩項核心技術,一個是用戶行為數據的配對技術,即把某個人的信息數據甄別出來,集中到一起形成整體;二是個人特征變量生成技術,即把單個用戶的、數量龐大的原始數據進行加工,形成中間變量,最終生產出可供商業運作和商業數據模型開發的特征變量,使得這些變量能夠完整、準確描繪用戶的行為畫像和價值特征。 運營商將和51獵頭一起針對以上兩項核心技術進行共同研發,將大數據高效運用于簡歷的演進,從而更好的為企業和候選人服務。
51獵頭——這家新崛起的新形態獵頭公司,在自己的官方網站(www.51lietou.com),十分高調地為自己打上了大數據的標簽。
據報道,這是一家利用數據分析提供獵頭服務的公司。通過對超過5000萬份簡歷的數據分析,建立了一套數據化的崗位和候選人匹配模型,當啟動一個獵頭項目時,通過模型的自動匹配,由算法推薦最適合當前崗位的候選人簡歷。再由標準化的獵頭服務團隊完成后續的邀約面試和招聘求職雙方的撮合工作。基于高效的機器能力和明確的分析算法,把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作為武器,讓專業的獵頭人員武裝起來,通過機器的輔助,效率和產能都得到了成倍提升。 傳統的獵頭行業顧問憑借個人經驗來評估職位和候選人的匹配程度,依靠行業資歷為個人評估提供保障。51獵頭則通過大數據挖掘建立了一套標準,用算法來對職位和候選人進行匹配。
雖然在業界活躍的時間不長,但這家新公司已經至少創下了兩個行業紀錄:獵頭服務費最低紀錄——低至候選人年薪1%的服務費;擴張速度最快紀錄——兩周時間辦事處鋪遍全國15座城市。
這兩項紀錄都得益于其背后強大的技術實力。據熟悉51獵頭的人士介紹,這家近百人的獵頭公司,人數最多的部門不是獵頭顧問團隊,而是IT技術部,占比超過公司總人數的一半。 建立在算法和技術上的獵頭服務模式,讓51獵頭跳出了人力成本的限制,一方面使得其獵頭服務費最低降至候選人年薪的1%,另一方面特殊的業務模式賦予它快速擴張的可能,才能在短短兩周之內,就連續新開14家辦公室,業務從北京覆蓋到國內主要的人才市場。 簡歷以降,還有誰將被重塑?
借51獵頭之手,運營商們要取道可視化大數據簡歷進軍人力資源產業;51獵頭也要借運營商海量數據之蔭,把它的大數據人力資源業務從獵頭橫向擴張。全球經濟都正處于一個被數據和算法改造的時代里,簡歷以降,獵頭行業也即將迎來這一波浪潮的洗牌。還有誰將被歷史重塑? 背靠運營商,自51獵頭而始,這一次中國的人力資源產業,真的狼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