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是國人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古典文學名著,敘說唐三藏發愿赴西天取經,在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的護送、陪同下,克服九九八十一道難關,終于圓滿完成取經任務返回中土的故事。
從現代管理學的觀點來看,《西游記》故事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經典的“目標管理”項目。目標具體清楚──赴西天取經,而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則是項目團隊的當然成員。《西游記》也是一個展現“團隊力”的絕佳范例,每位成員個性鮮明、各具天賦異秉,在取經旅程中,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發揮互補功能。
唐三藏是西天取經的靈魂人物,也是團隊的精神領袖。他具有強烈的愿景與使命感,即使困難重重,歷經萬難仍不改初衷,人格特質具持續力、挑戰性與慈悲為懷的共感性與EQ。
而武功高強、機智過人的孫悟空,每每在大難關頭,發揮創意、化險為夷,顯示其高度的行動力、思考力、獨立性及革新力,但卻個性沖動,顯示EQ及慎重力不足。
豬八戒則好逸惡勞,說得多做得少,優點是個性熱情親善,具高度共感性、柔軟性,但獨立性及挑戰性低,易受誘惑與煽動。
沙悟凈是團隊里默默奉獻的人物,謹守本分,雖欠缺挑戰與創意的膽識,但持續性、柔軟度及EQ皆佳,在緊要關頭常發揮冷靜、沉著的穩定力量。
若以現代企業組織來比喻,唐僧具有堅定的理想與信念,是企業的董事長;孫悟空打先鋒、執行力強,是總經理;豬八戒看似一無似處,卻是組織里活化氣氛的公關人才;沙悟凈則是忠實可靠的后勤型人員。師徒4人攜手合作,才能打造傳頌至今的成功團隊。
一個團隊的成功,靠的不是個人英雄,而是團隊力。而團隊的組成,需要結合不同職能的優秀人才,才足以發揮相乘、互補的作用。以《西游記》來說,唐僧師徒至少展現了成功團隊的4大特色:
1、有共同的目標與愿景──“西天取經”:組織因有共同的目標愿景,才能凝聚志同道合的人才。
2、應變力:不論是打退老虎精、收服紅孩兒、巧智借芭蕉扇等九九八十一道難關,關關各有不同的難題與考驗,無論是武藝的拼戰,還是人性的斗智與試煉,在在挑戰師徒的應變力。
3、善用外部資源:即使武功高強如孫悟空,有時也無法單靠個人力量擊退敵人,還需要豬八戒相救,甚至藉助外力。比如受困流沙河時,藉觀世音菩薩之力渡河、借用鐵扇公主的芭蕉扇突圍火焰山等。顯示組織內部資源有限,必須善借外部資源。
4、互相寬容:師徒4人個性迥異,難免會有意見不合的時候,彼此的包容,是團隊整合凝聚力的重要關鍵。
精益管理的實踐又何嘗不是這樣呢?要成功推行精益管理,借鑒《西游記》的啟示,同樣要具體以下四個重要因素
1、 共同的精益愿景:
推行精益管理不是追趕時髦,精益管理是扎扎實實的圍繞價值流(VSM)展開改善活動,而不僅僅是宣傳造勢,或者滿足一時的管理績效需求。所以,在精益導入之初,企業高層必須充分學習精益的理念和方法,把精益的思想與企業的戰略規劃結合起來,制定清晰的愿景、使命和階段性目標。比如,我們輔導的一家企業,在正式實施精益之前,管理層預先充分接受了精益的相關的培訓、參觀和交流后,結合公司的遠景,制定了企業的精益戰略:
精益愿景:
XX冰箱 全球共享 精益管理 傳動價值
精益使命:
使命一:建設系統的精益管理體系和改善文化
使命二:持續的精益價值觀與人才培育
使命三:打造卓越的精益現場管理
使命四:供應鏈精益價值傳遞
使命五:全方位的辦公業務流程改善
清晰的精益戰略定位和規劃,引導著企業在精益征途上始終扎實、有效、系統的開展精益革新,在殘酷的市場環境中強化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2、 應變力
中國企業,如何在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中構建企業新核心競爭力?如何從粗放式的農業文明向規范精細的工業文明轉變?作為企業經營和管理者,在嘗試著探索用什么管理技術來構建新核心競爭力:精益生產、六西格瑪、精益西格瑪、TPM、敏捷生產、ERP…… 在各種生產管理技術的選擇中,精益生產管理是一種適應多品種小批量生產、快速提高生產效率、縮短交期、有效降低庫存成本、消除各種浪費的最佳的生產方式!在國內外不斷惡劣的環境下,中國企業走精細化管理來提升自身的“內功”,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誰掌握精益生產管理系統,誰實現了精企業的轉型,就如同掌握了新時代的“尚方寶劍”!。面對殘酷的市場競爭環境,體質弱的企業總是應聲而倒,只有“內功”強勁的企業頂住了風暴,在春天到來時,能抓住時機發展壯大。
同時,源于美國,發展于日本的精益生產方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中國企業需要把精益生產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結合,做到“融匯中西,知行合一”。
3、 善用外部資源
要推行精益改革,只靠內部力量是不夠的。要善于利用外部的資源及條件,比如派出去培訓、與咨詢專家合作、參觀交流等,以內外結合的方式幫助企業推進精益改革。
有些企業過于自負,認為自己可以單獨實施,也有些企業,剛剛與咨詢公司合作,學習到一些精益的理念、工具方法,即認為不再需要外部咨詢的力量,結果往往是半途而廢,另人惋惜!
4、 互相寬容
精益改革之初,或者在精益改革的過程中,一定會經歷被動改善,到主動改善,再到參與和主導改善的過程。有些項目成功,有些項目失敗。有人希望改革成功,有人無所謂,甚至有人希望項目指失敗。
在精益推進的過程中,一定要有充分的寬容和空間,不要過于挑剔,不要一有困難就批語指責,更不要刻意制造障礙。特別是企業高層和第一把手,面對不同聲音,一些要沉得住氣,因為在精益導入階段,她還是一個非常脆弱的Baby,她更需要大家的呵護來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