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基本職責是依據公司的戰略目標主動和負責地開展工作,完成公司的目標任務,使公司富有前途,工作富有成效,員工富有成就。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唯一驗證的是業績。
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主要任務是:建立愿景、制定戰略、分配資源、管理原則
企業中層管理人員的主要任務是:建立程序、制訂標準、實施管理
管理者履行職責的前提是專業能力、工作態度和忠誠度。管理者如何保證業績的實現:一是目標明確,二是策略可行,三是緊盯執行
管理者面對目標任務,首先要善于去想出好的策略(方法或手段),策略必須要保證目標的實現,這些策略需要對時間進度、人員投入、緊前條件、制約因素、風險或財務費用等做理性的分析。
好的策略需要想象空間,在這些策略(方法或手段)里,如何確定出一個更正確的答案,這就要靠視野、經驗和決策力,因此,中層管理者要及時請求(緊盯)高層管理者決策。
高層管理人員一旦決策,中層管理者就要找人來執行制訂的決策,緊盯執行。
組織的制度和程序不能自動運轉,各部門的配合也不會自己協同。緊盯執行包括緊盯手下的人如何完成工作任務,做好過程控制;緊盯包括主動協調、溝通相關部門的配合情況,獲得相關部門及時的支持;緊盯包括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反饋、調整和決策。
案例:一個制鞋廠定單是如何緊盯保證及時交付的。
溫州一制鞋廠,生產的鞋主要出口到非洲國家,偶爾也賣到亞洲國家。2010年廠時接到一個日本森永公司的定單,要求一周內生產出30萬雙鞋。
到交貨期的當天,森永公司派一個叫原田的驗收員前來驗收。他是一個不到30歲的小伙子,約好當開下午1點出貨。但在驗貨時,原田發現鞋的數量比訂單上所簽訂的數量少了5500雙,原田自然不同意接貨。此時,鞋廠的銷售經理承諾,盡快將缺少的那部分鞋趕制出來,讓他回日本等著。
原田住在距鞋廠10公里外的市區的一家賓館。原田沒有回賓館休息,更沒有按銷售經理的要求回國,而是回市區退了房,然后把隨身的行李全帶到廠里,接下來他找到廠長,纏著詢問如何處理這件事。廠長自知理虧,但和銷售經理態度一樣,說:你先回去,余下貨我們會盡快補齊,補發的物流費用由我們承擔。廠長的目的是先將他打發走,而原田卻表示,如果不給一個明確的時間表,他是不會走的。
廠長以為原田只是說說而已,沒想到原田卻付諸行動,每隔20分鐘就來找廠長一次,廠長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把廠長弄得心煩意亂,最后決定把下面的車間主任和相關人員全部召集起來,下午四點召開專題處理會議。
開會的時候,原田又提出一個要求,自己要列席旁聽,理由是看任務是如何分解和落實的。廠長想只做個樣子,走走形式,沒想到對方硬要列席旁聽。
廠長的頭再次大了。
沒有辦法,會議形成決議,立即趕制那批鞋,具體負責執行這項任務是生產部的負責人老唐。
會議一結束,原田就找到老唐,問什么時候開始組織生產,老唐說凌晨2點就能開始生產,只要鞋模換成森永的,試驗時不出現問題。原田說,那就換模具開始試驗。老唐說不急,時間有的是。
接著,老唐到哪兒,原田跟到哪兒,就連上廁所他也跟著。老唐實在被原田弄得沒有招了,只好提前在晚上8點進行模具試驗。模具試驗需要一個過程,原田就一直站在旁邊。老唐對他說,先回去睡覺吧,我保證下半夜2點準時開工。原田卻回答說,睡覺還早,不困。老唐又說:那你回房間看看電視吧。原田又說看不懂。
原田就這樣形影不離地跟著老唐,盯著老唐。以往老唐在工作的時候,每隔一小時就停下來一會兒,出去抽支煙,這次被原田這樣一盯,也不好意思出去抽煙,只能一門心思地工作。
模具試驗成功地提前結束了,原田直到看到第一雙鞋被生產出來,才回去睡覺,此時已經是第二天凌晨1點了。
原田走后,老唐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心想終于把這個“瘟神”給打發了。
讓老唐沒有想到的是,凌晨3點,原田又來了,他只睡了兩個小時,卻已經睡好了,過去看看鞋生產得怎么樣,老唐叫苦不迭。
老唐又神經緊張起來,于是干脆鉚足開始生產。天剛亮5500雙鞋就全部被趕制出來,比預期提前了幾個小時。
這就是永不放棄的盯人精神。
高效管理和良好的業績并不是喊出來的,而是盯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