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攜程方面介紹,9月30日,攜程原有中小企業商旅通服務平臺(以下簡稱攜程小商旅)下線,由今年5月上線的“企業差旅自助平臺”代替,為國內中小企業實現自助化差旅管理。而覓優商旅網CEO、前攜程商旅業務部員工張海濱,有感于自己曾參與過的攜程小商旅被關閉下線,寫下博文《攜程小商旅,今夜請將我遺忘》,回憶了當年往事,并對該業務發展做出一些分析。
張海濱2005進入攜程,2011年參與到攜程小商旅部門,2012年底離開攜程,其離職正與攜程小商旅業務的被“重大調整”有直接關系。
張海濱在博文中說,攜程小商旅“自2011年6月高調上線到2012年11月黯然離場,再到今年9月的銷聲匿跡,我是少有的全程見證人之一,在這個時代結束的時候,如果我不來講兩句,那么,這也許將作為一段往事被塵封”。
攜程小商旅一年多即止步,B2B業務不振或因基因不對
張海濱回憶稱,攜程小商旅項目始于2011年6月,初衷是給月差旅量不足10萬的企業用戶提供除機票、酒店產品外,額外增加一些管理功能的中小企業商旅通,比如一小時最低價提醒、統計報表等,“雖然現在看略顯簡單,但在當時也絕對是很大的創新了”。
2011年底,攜程內部將分散在幾個部門的小商旅銷售進行人員整合,成立了中小企業商旅業務部。張海濱稱:“一時高手云集,氣勢如虹……小商旅將作為一顆新星冉冉升起,在我們心中,小商旅將承載攜程轉型發展的重大職責。“
這里張海濱所說的轉型,是指希望攜程從B2C轉向B2B。“B2C和B2B業務應該有本質的區別,但在當時,小商旅業務在客戶開發上面還是比較粗糙,沒有深入企業行為上去,做企業級的差旅管理。而更多是還停留在表面,可能只是找企業客戶的前臺或者某個人簡單溝通一下。”張海濱認為,從機場發卡到拿著PDA、平板電腦給用戶注冊至今,攜程基因始終是B2C的。
張海濱分析認為“中小企業差旅管理這類B2B業務,不像酒店、機票這樣標準化產品,發布了全國都通用的。而且與2C業務相比,推廣的千人成本也會相對偏高,因為只有企業的老板、財務總監、行政總監等角色才是目標客戶。”
根據攜程2014年第二季度財報的數據,商旅貢獻的營收僅占總收入的5%。
進入移動時代,代替性新平臺已有升級
而作為國內第一家試水中小企業商旅管理的項目,經過一年多時間的運作,攜程小商旅即面臨厄運。“在2012年10月26日下午三點半,我親耳聽到領導宣布小商旅停止運營的噩耗,一場轟轟烈烈的創新黯然退場”,張海濱回憶,至此該業務只繼續服務老客戶,而停止開發新客戶。
“原有時代結束,但攜程對這個市場還是在關注的,并不是說絕對放棄了”,張海濱說。
攜程在2014年5月架設起了“企業差旅自助平臺”,攜程旅行網副總裁兼商旅事業部CEO方繼勤向環球旅訊記者介紹:與原本的中小企業商旅通相比,企業差旅自助平臺在成本控制、技術、服務三方面都有升級。
成本控制方面,考慮到中小企業由于企業規模及消費量等問題,可能無法獲得航司和酒店的優惠協議價,攜程商旅還為平臺用戶提供兩方協議機票和商旅尊享酒店,最大程度降低其差旅成本。
從技術方面看,員工可通過PC和App預訂機票酒店,一旦有訂單生成,系統會通過App或郵件發送授權信息給相關負責人進行審批。服務上,該平臺可為符合要求的中小企業提供月結服務。
“未來只要是因公出行,哪怕一個公司只有一個人出差,只有一張機票或一次酒店預訂,都能通過攜程商旅來實現”,方繼勤展望。攜程商旅數據顯示,他們中小企業注冊用戶已突破12000家。
溫故知新:回到三年前故事開始時
檢索2011年攜程進軍中小企業商旅市場時的新聞報道,可以發現時任攜程副總裁、商旅業務負責人莊宇翔對中小企業差旅管理這一B2B業務也有很高的期望。
“目前中國旅行市場機票和酒店預訂中商務性質的消費量超過3000億元,其中可進行管理的中小企業差旅消費至少超過1000億元。雖然從單體來看,中小企業差旅量不大,但是全國有活躍的中小企業超過1000萬家,加起來的話整個市場大得驚人。”
“目前,國內針對中小企業的商旅管理幾乎是一片空白。市場上其他商旅管理供應商,基本只為大型企業提供商旅預訂和管理,缺乏專門針對中小企業的商旅服務或工具。攜程非常看好這塊市場。”
莊宇翔還提到了“為什么很少有人愿意做中小企業差旅管理?”在今天看來,他的分析直達要點,攜程自身業務最終的退場,或許也沒有繞開這個本質原因:“這個市場很大但很分散,每家企業一年也就花個幾萬幾十萬,你的投入產出可能不如做一些大公司(的差旅管理)。”
在張海濱對當下中小企業差旅服務市場的分析,和與三年前莊宇翔的觀點契合:“這個行業的特點就是大行業、小公司,難做到大規模。中小企業商旅管理的覆蓋和影響,基本聲音是非常弱的,主流還在機票代理人手上,但極度分散。”
市場處于洗牌階段:要么被血洗,要么被升級
此外,張海濱在《攜程小商旅,今夜請將我遺忘》中還總結了攜程小商旅失敗的兩點原因:
一、失了天時。“2012年攜程在競爭中一直處于防守地位,各條業務線均在各競爭對手的拼搶下疲于奔命……James的強勢回歸必然要一針強心劑來召喚缺失已久的信心與榮耀,這針強心劑就是著名的無線戰略……將互聯網以及線下業務全面向移動互聯網時代轉型,對傳統業務板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變革。”張海濱認為,“趕上了攜程戰略轉型的天時”是攜程小商旅業務難逃被關停的厄運的原因之一,但是次要原因,主要的還是第二點。
二、違了人和。張海濱指出,攜程的戰略轉型也絕對不是一刀切,而是根據投入產出進行了多次排序分析,才做出關停決定,將資源投入到更優質高效的渠道中。“這么好的產品竟然做出了如此業績,被關掉確實是情理之中”,“(小商旅)這份投入產出的數據就要問責當時的執行團隊了”。
張海濱自稱有“個人狹隘的小商旅情結”,“理解攜程戰略轉型的定位,但只是個人無法接受,才決定出來創業”,“我個人也是當時看到是人為因素導致的業績差異,所以才在游說公司高層改變策略無果的情況下選擇離職創業”,繼續從事小商旅領域未竟的事業。不過他們的公司并沒有復制攜程的模式,而是采用“曲線救國”的策略,為TMC(商旅管理公司)、機票代理人、旅行社等提供集產品、系統、技術等于一體的綜合解決方案。
張海濱介紹,中國企業商旅管理覆蓋率只有8%,歐美達到40%。而目前國內的前4名(攜程、國旅運通、中航嘉信、BCD)只占市場總額16%,在歐美這個數字可以達到50、60%,“這些都說明我們這個市場的競爭還處于非常無序、初級的階段。”他認為,目前中小企業差旅服務市場正處于洗牌階段,在機票代理費未來趨于零的背景下,傳統以訂票為返傭的代理人,生存一定會受到挑戰,“要么被血洗,要么被升級。你不能停留在給客戶訂房訂票的初級服務里不能自拔,把握住技術性的、管理的、高附加值的產品,才能脫穎而出。”
攜程旅行網副總裁兼商旅事業部CEO方繼勤也表示,中小企業商旅管理市場的潛在需求其實很龐大,但在國內尚處于起步階段,98%的中小企業尚未進行差旅管理。“由于國內TMC對企業的差旅消費量有較高的門檻要求,眾多中小企業的需求并沒有被有效的滿足”。
方繼勤說:“如何通過模式創新,降低差旅管理的高門檻,讓中小企業也受益于專業商旅管理帶來的實惠與便捷,這也是攜程商旅一直在思考和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