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國次資危機引發,最終演變成一場全球經濟危機的突變,將生活在“快”時代的我們,一下子打入了“慢”生活。
著名作家米蘭 • 昆德拉說:“速度是技術革命獻給人類的一種迷醉的方式。”就現代企業而言,這話真是再貼切不過了,很多企業都曾宣稱:在互聯網時代,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速度取勝!因而一度沉醉在快節奏的旋律中,享受著快帶給他們的快感。
然而,世界瞬息萬變,經濟危機后,一向喜歡借貸的美國人在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以逍遙見長的歐洲人已經有國家宣告破產;低迷近20年的日本對經濟走勢更加提心吊膽,并直接導致了政壇亂局。而各種跡象表明,已然失去投資和外貿兩駕“馬車”驅動的中國經濟,也即將離開兩位數飛速發展的軌道,而步入8%左右的中速增長時代。
既然周圍的經濟環境已經完全改變,企業當然無法置身事外,其節奏自然也將由“快”到“慢”。
這種轉變,將帶給企業什么?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高速增長”掩蓋了企業的一切內部問題,并可能悄悄埋下禍根。而高速一旦不可持續,各種矛盾就會接踵而現,這時的老板們才猛然驚覺:企業為什么充滿著如此之多的冗員?人員的效率為什么如此之低?組織內的協作為什么如此混亂?原來可以視為不見的種種問題為何此時就像個地雷被引爆,必須認真對待?
這一切注定是壞事嗎?不是,高速時代,企業決策者們無瑕顧及或發現不了的企業內部種種問題,而一旦速度慢下來之后,隱藏的問題隨之顯現之時,正是我們清晰觀察,了然判斷癥結之際,反而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自我反省和改過自新的際遇。
在全球化的今天,企業的利潤已經逐漸走向平均化了,經濟放緩之后的競爭也會因此顯得異常激烈。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的根本問題不是外部策略的問題,而是內部的動能問題。雖然它們也一樣需要戰略調整和商業模式創新,但更為關鍵、重要,也更為艱難的是組織機制和利益機制的變革,從而塑造企業的內部動能。
事實上,在整體速度下滑之時,也充斥著逆周期快速成長的機會,這種機會的背后,是要有一系列能力作支持的,這種快是在能力上超越別人,在管理的的各個要素及管理的各個層面,在價值鏈的各個環節上都具備超越競爭者的能力。所以在這一過程中,優秀企業必須把戰略機遇導向和能力導向相結合,在抓住機會的過程中迅速提升自己的內在動能。這就是中速時代的管理突圍。
(文/仝博咨詢總經理涂滿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