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注】:早在18年前,我以中國教育電視臺名義,推出了系列專題片《Ineternet改變世界》,在該片中擔任投資人、制片人、撰稿人和主持人,全面細致地介紹了互聯網將給世界帶來的各種變化,并著重推薦了張朝陽、萬平國等一大批互聯網精英,對未來網絡生活進行了大量的展望。從此,互聯網進入中國百姓的生活。
本文是當年專題片第一集的解說詞,1996年4月發表于光明日報,東財出版社2002年將本文收錄入《大學語文》第二冊。
重溫這篇開山之作,不僅可以回味我們曾經的網絡生涯,還可以更好地領略互聯網發展至今的無限風光!
**** *** ***
正文:
面對宇宙的斗轉星移,世間的滄海桑田,人們常常感慨生命的短暫。
古往今來,幾乎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有限的生命在這個無限的時空中多做一些停留。
雖然這種努力最終是徒勞的,但是細心的外星人也許會發現:聰明的人類找到了越來越多的辦法,使自己的交流直接而廣泛,使自己的行為神速而有效,相對使有限的生命得到了無限的延長。
的確,今天的每一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慶幸:我們所經歷的事情,我們所做到的事情,已經超過我們祖先幾十代甚至幾百代的總和。
當然,這一切都是人類的科技進步所帶來的效果,每一次重大的科技發明都會不同程度地提高我們的生存效率。
當初發明蒸氣機的時候,沒有人能想到這種古怪的東西,會從此改變我們的生活,會使人們坐在一個又一個小鐵房子里,滿地跑,滿天飛,甚至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
當電話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時,人們可以萬里一線牽,天涯共此時。 但是它究竟會給人類的世界帶來怎樣的改變,當時仍然是個未知數。
1969年,美國人出于戰略考慮,開始把電腦并入電話網,形成一個電腦網,產生了神奇的應用效果。由此吸引了全世界的模仿和介入。
到了1980年,技術上的發展和完善,拉開了全球電話電腦網的序幕,全世界的電腦開始越來越多地通過電話線聯接起來,組成了一部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機器。有趣的是,人也成為這部機器的一部分。
進入九十年代,隨著電腦對文字、聲音、圖像和動畫綜合處理能力的提高,這部人類歷史上最龐大的機器,進入了高速運轉,并以每小時加入100臺電腦的速度,飛快膨脹。
這個寵然大物,就叫做國際互聯網絡,也就是人們習慣上所說“Internet”。
人們紛紛通過文字、聲音、圖像在這個網絡上把自己和別人聯接起來,同時還把大大小小的電腦信息網和數據庫并入這個網絡,從而形成了一個和我們的地球空間相對應的信息空間。我們坐在自己家里的電腦前,便可以隨時進入這個空間,手指輕輕一點,世界盡在眼前。
談到網絡,人們很容易想到蜘蛛網,這是每個人最早接觸的網絡,也是最直觀的網絡,蜘蛛的生存離不開它,這個網絡同時也決定了蜘蛛的生活方式。
作為最高級的生物,人類的生存和網絡也處處相關。幾萬年前,古人類通過火網來狩獵,通過路網走出森林。幾千年前,人類通過水網來灌溉良田,通過“土網”和“木網”來建造房屋,通過人際網建立社會,最后又借助電網走入現代生活。生存史上每一種網絡的出現,人類的生活便產生一次飛躍。
Internet出現,首先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劃時代的信息媒體。
從遠古的結繩記事到烽火狼煙,從古代的雕版刻字到現代的圖書報刊,人類始終在肉眼可見的媒體上傳遞著有限的信息。
而Internet則通過全球的信息資源和150多個國家的數百萬個網點,向人們提供了浩如煙海、包羅萬象甚至瞬息萬變的信息。
開放的用戶上網,自由的信息進出,決定了Internet上面的信息資源是無限的。你可以在網上迅速方便地和其它的人交換信息,還可以免費地把千里之外的一臺電腦上的資料傳到自己的電腦里來,如果你覺得它有用或者有意思,你還可以把它打印出來。只要是你正當的需要,無論什么信息,都能用極低的費用或者無償地從網上獲取。
你可以在網上直接訪問數千個領域內的資深人士或專家本人 。
你也可以針對你所關心的主題,定期收到最新的信息。
你還可以在網上盡情地漫游,尋訪和搜索各種類型的信息庫,圖書館,乃至于實驗室。
你更可以在網上建立自己的企業網點,實現營銷的全球化,隨時和世界各地的用戶乃至于潛在用戶產生溝通。
現在很多人都在Internet上收發郵件和傳真甚至打電話,因為不論是國內還是國際通訊,所需的費用,僅僅相當于市內電話費,沒有人能夠估計到這對目前電信業會造成多大的改變和影響。
現在很多新的書籍、報刊都能從Internet上讀到,因此出版業受到的沖擊也可想而知。
各種各樣的咨詢業面臨了空前的挑戰,因為人們不出家門,便可以利用Internet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交四方友。
從國家元首到普通百姓,每個人都會經常遇到自己的疑難問題,比如怎樣打官司,怎樣繁殖你家里的熱帶魚,怎樣在法國換簽證,怎樣管教淘氣的兒子,怎樣把含有劇毒的大螞蟻變成餐桌上的美味,怎樣使丈夫離開他的情人回到自己身邊等等,等等,這時你可以隨時打開家里的電腦,在網上尋找相應的討論組,你會發現討論組里已經有很多人,正在圍繞你所關心的問題,進行著七嘴八舌的討論,會有無數人的智慧,集中在一起來幫助你。
Internet上面,有成千上萬個討論組,討論的題目無所不包,內容涉及你能想到的各個領域。
你可以跨越時空的局限在網上尋找自己志同道合的工作伙伴,建立工作小組, 并且加強對這個小組的領導和管理。
你更可以在網上進行一些包括探親訪友、尋醫問藥、求職求學、旅游觀光甚至尋找一張三十年代地中海的郵票等等五花八門、風馬牛不相及的各項活動。
其實Internet帶給人類的,是一次交流方式的革命??v觀人類交流史,奔走相告的交流方式,歷經了數萬年,直到文字和印刷術的出現,才有了鴻雁傳書,但寫信這種方式間接而緩慢。幾千年后,電話的出現,帶來了一次交流革命,然而打電話,只是一種單線的,點對點的交流,一個人想打電話,通常需要先確定一個接電話的人,還需要知道這個人的電話號碼,然后才可以拿起話筒。
Internet的出現,給人類帶來了一種點對面的交流,一個人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就任何內容和自己所關心的所有對象,同時進行交流。也就是說,通過Internet和你進行交流的對象,可能是一個人,也可能是四面八方的很多人;可能近在咫尺,也可能遠隔重洋;可能你認識,也可能你不認識。
這種交流方式,越來越多地帶來人類行為上的奇跡。在1996年上半年的一天,國際象棋的世界冠軍卡爾波夫利用Internet和全世界的挑戰者進行了一場貨真價實的較量,Internet把全世界挑戰者的招法迅速進行最佳優選,逼向卡爾波夫,卡爾波夫應對自如,大家你來我往,直到最后所有的挑戰者關機認輸。
Internet 還給人們帶來很多種新的生活方式 ,目前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通過Internet在家里上班,他們坐在家里跟自己的同事乃至于跟全世界的四面八方進行聯絡甚至操作華爾街的股票,辦公地點太遠不再是一個就業的礙障,人們可以在最大范圍內選擇自己的職業。家庭辦公不僅可以節省上下班往返所浪費的時間,更能自由地安排工作,更多地與家庭共享天倫。城市交通減輕了堵塞,同時降低了高峰期車流滾滾所造成的空氣污染和噪音污染;人類城市對摩天大樓的依賴也隨之消失,城市將不再擁擠。目前紐約市的辦公大廈多數已空空蕩蕩,美國的大公司紛紛撒離了摩天大樓,因為不再需要集中辦公,更不需要支付昂貴的房租費用。
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被Internet所征服,不斷加入到這個日益龐大的用戶群中,從而形成了一個遍布全球的巨大群體,大家在同一個知識和信息的海洋里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友好而文明地進交流和幫助。除非對方告訴你,否則你不會知道對方的種族、年齡、性別、乃至于身高體重,你更不會知道對方是否是一個像貌丑陋的人,是否是企業老板,是否是一個公司門衛,因此避免了人與人見面時所必然產生的一切先入之見,從而徹底打破了人類行為中熟人和陌生人的界限,人類可以通過Internet在空前廣闊的范圍內,依靠共同的興趣或共同的利益,去建立和發展彼此間的友誼與合作。
由于Internet是一個自發的網絡,所以它沒有擁有者,也沒有統一的管理者,因此在這樣一個人類群體中,人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都會受到一種比較有趣味兒比較有意思的考驗。人們可以設想,如果有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冊圖書,被分門別類地排列在一起,供人們查閱,那么這便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圖書館,可是一旦有一天這幾十萬乃至于幾百萬冊的圖書突然失去了秩序,被這樣雜亂無章的堆在一起,那就不再將是一個圖書館,而將是一堆由廢紙組成的垃圾。不幸的是,Internet中無窮無盡的信息源,其實正是這樣雜亂無章地堆放在一起。因此,從Internet 產生的那一天起,就有很多很多道德高尚的集體和個人,在這些雜亂無章的信息資源中建立管理程序,編制各種實用軟件,來方便網上用戶尤其是那些不太熟悉電腦的人,訪問和搜索網上資源。而有些在網上對他人無禮、發布和交流惡劣信息、濫用、揮霍甚至破壞公共資源的人,很快會失去信任,名聲狼藉,當他在網上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常常發現自己已經是四面楚歌了。
很多國家為了充分地利用Internet這一全球信息資源,競相以開明的政策和必要的投入,從各自國情出發,通過設置網絡管理系統、數據安全系統、信息保密系統、訪問搜索系統和價格管理體系等等一系列綜合治理手段,建立屬于自己的信息高速路,這條看不見的高速路,將比我們身邊任何一條高速公路或高速鐵路,更能促進國家的發展。比起能源,鋼鐵,交通等支柱產業,信息產業具備最小的投入,最大的附加值,因為這種產業是信息源密集型而不是資金密集型,而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的信息源,在本世紀末,將是世界上最富價值的信息源,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創造了世界的奇跡,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因此迅速利用Internet發展信息產業,建設信息高速路,已經成為我們嚴峻的使命。
Internet的繁榮,宣告著人類信息時代的真正到來。
當我們進入Internet時,我們的電腦就成為一個電腦網絡的一個分支,而這個網絡的其它分支遍布世界。這種看似簡單的結構卻在最近短短的幾年內,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節奏、文化結構、交流方式、社會分工乃至于產業組合,加快了人類文明的腳步,越來越急促、越來越無情地導演著世界領先國的興盛和落后國的衰敗。
東方的先哲曾以“天人合一論”興起了以道德為主線的農業文明。隨后,西方的流水線分工率先把社會重新組合成以金錢為主線的工業文明。而Internet所帶來的信息革命,卻又極大地破壞了這個以分析為哲學、以壟斷為目標、以金錢為動力的西方體系,人類世界的文明再次轉向以神秘為哲學、以分享為目標、以道德為動力的東方體系。在這個新的歷史舞臺上,中華民族終于迎來了又一個龍騰獅吼的天賜良機。
*** *** ***
附注:仲昭川簡介
中國互聯網教父級人物,“互聯網救世論”的倡導者。
1986年北大畢業。
1994年開始在中國推廣普及互聯網。
1996年親自投資、撰稿、拍攝并主持40集大型電視專題片《Internet改變世界》和30集系列教學片《怎樣使用因特網》。
1998年參與創辦當當網,后赴法國巴黎,攻讀MBA學位、并考察研究Ework在歐洲的發展。
2003年回國,創辦中國聯合網盟 。
2013年,注冊中華講師網,開始傳道、授業、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