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產品和一個企業在沒有任何品牌的時候,普遍感到市場推廣的艱難,這就好像一個平頭百姓在村子里如果沒有一定的知名度可能連辦個結婚證都要跑斷腿還辦不到一樣;而當一個品牌成長起來之后,則會害怕稍微操作不慎誤入歧途而毀了一世英名于是有人干脆說,成也品牌,敗也品牌,一成了品牌,真是有人歡喜有人憂愁。
中國品牌的你方唱罷我登場依然在繼續著,但是能夠百年不倒的還是沒有幾個,就是走到國際上的品牌企業,也面臨著一大堆剪不斷理還亂的問題。加上媒體的捕風捉影,要能夠做好品牌,把一個品牌真正的外延和內涵都做的名副其實更是難上加難。這個方面,我們要佩服寶潔公司和可口可樂等公司的操作能力,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就可以在中國成為強勢品牌,而且讓國內的同行領先企業追都追不上,這可謂是將品牌經營做到了頂峰。那我們國內的品牌呢,每天守在中國消費者的周圍但是很多企業連消費者的需求都不了解,拍拍腦袋,中央電視臺曾經的標王“秦池”和“愛多”一樣,外面看起來很好看,其實里面一團糟,一旦消費者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就作鳥獸散。
據研究顯示,國外的很多品牌價值都是比較飽滿的,所謂的飽滿就是在品牌的內涵和外延的每一個層面都做的比較到位,并且是平衡發展的,而國內的品牌則僅僅是在某一方面很突出,比如品牌知名度很高,但是和消費者的聯系度方面做的不夠,天天打廣告但是對目標消費者沒有針對性,所以大家知道產品但是覺得他與我沒有任何關系更別說去購買了,這種品牌就是徒有虛名,比如哈藥的很多產品;還有一些品牌營銷做得很好,但是內部管理一片混亂,時間長了同樣會由于某一些管理層面的問題而影響品牌的發展,比如IT企業的人事變動……打個比方,一個人名氣很大,但是如果她偷稅漏稅,大家就會馬上敬而遠之,就像劉曉慶一樣。一個品牌的實力是綜合實力的體現,而不是某一個方面的畸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