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完了中國古代經典名著,三國年代的作者劉劭撰寫的《人物志》中對英雄的分析與使用的文章,很有感觸。這段時間正好對浙江嵊州某企業進行了調研,借助這個話題,談談企業中對人才的選拔與使用的問題。
該企業規模800多人,銷售額2個億左右,但大大小小的分子公司有13家,其中8家生產方面的、4家管理方面的,1家貿易方面的。在深入了解后,發現該企業其中的一個重要現象是,在職能制組織結構階段需要積累的專業型人才還遠沒有積累到位的時候,就貿然的朝著分權制組織結構轉變,并且還不斷的在繼續成立分子公司。其體現出來的一個問題是,由于快速成立了分子公司,集團公司總經理沒有更多的精力進行監控與管理,而相應的專業職能還遠沒有積累成型,不能對分子公司進行相應的指導、幫助與監控,造成了產品質量、交貨、人員激勵、考核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出現,從而嚴重制約了公司的發展。
《人物志》中劉劭對英雄的解釋是,花草中完美優異的稱為英,野獸中出群的稱為雄。所以文武才干出群的人,從此中取名為英雄。他進一步的論述到,聰明是英才所具有的素質成分,若得不到雄才的膽力,則他的理論和主張就不能付諸實踐。同樣,膽力是雄才所具有的素質成分,若得不到英才的智慧,則事情就辦不成。所以,英才以其聰明謀劃開始,以其明智識機會預世事,還需要有雄才的膽力去實踐。雄才用他的力量征服眾人,用他的勇氣排除困難,還需要英才的智謀才能成功。這樣才能夠發揮他們各自的長處。
下面我就用劉劭的這個關于英雄的理論來解釋上述提到的嵊州某企業的問題。
由于快速成立了太多的分子公司,對分子公司的人才選用上,則傾向于更多的使用綜合型的具有英雄素質的人才,也既是既具有英才的素質還具備雄才的素質的人。由于該企業所選拔的分公司的總經理之前都是在某一個領域的業績佼佼者,是英才素質或者雄才素質某一類素質成分較多的人,而如今,當他們承擔某一個分公司的經營管理和內部管理時,需要發揮的也是他們的綜合英雄素質。但由于他們之前所積累的某一類的素質事實上并沒有完全到位,現在卻又要快速地彌補自身另一類素質的不足,以便快速地成為綜合型的人才。而限于自身思想、理念、意識等的制約,這些人才可能還沒有條件和心態去快速地提升自己綜合性的素質和能力。
同時,總部從外面招聘選拔的分公司負責人,更多的都是具有綜合型素質的人才,這使得企業忽視了專業人才的培養和招聘。而本身企業內部的專業能力還沒有積累到位,從而對分子公司的管理與監控就出現問題,造成了總部領導層疲于應付的情況。
而另一方面,從集團總公司的思路出發,在快速成立分子公司的過程中,也只是更多的考慮選擇具有英才和雄才素質綜合的人才來統管整個分子公司,以為只要找到這類人才,就可以放手讓他們去尋找和選拔具有英才和雄才素質的人才。但事實是,分公司的總經理自身的綜合素質還沒有完全積累到位,一方面要用大多數的時間和精力來管理公司的經營,另一方面他們自身還需要彌補另一類素質,所以這種情形,他們在招聘和選拔人才方面,往往沒有太多的精力和專業水平,因而所招聘到位的某一職能領域的人才都不能很好地輔助他們的綜合管理工作,這樣,企業出現問題也就在所難免了。
關于這個問題的解決,可以有幾個方面的思路
首先,總公司本身就需要加強在人才的培養、培訓、考核等英才方面的素質與能力。因為,相比較而言,分公司的總經理身上具備雄才的素質成分要多一些,而總公司層面高管具有英才的素質成分要強一點,這樣,總公司就可以對分子公司的總經理進行英才素質的培訓與培養。以彌補分子公司專業與職能方面的不足。如果僅僅是靠分子公司自身來完成這件事,限于精力、專業等方面則會很被動。
其次,在企業內部的管理過程中,由于分子公司快速地成立,集團總部也無暇顧及對其高管人才進行雄才素質的培養。如果需要擴張總部,則需要考慮這類人才是英才的素質成分多還是雄才素質的成分多,然后根據不同的情況,對這類人才進行恰當的培訓,以彌補其身上缺乏的素質。相對而言,如果英才的素質具備太多,而他自身又不愿意接受雄才素質的彌補與錘煉,則要慎重考慮是否需要他來承擔分公司總經理的職位,而可以讓其成為總經理的助理,即宰相一類的職位;反之,則可以考慮讓其成為統管銷售的、打仗的高管,即將軍之類的職位。
第三,對于總經理的職位,需要的是既有英才素質又有雄才素質的綜合性人才。如果缺乏英才成分,則智者要么會離開他,要么也不會歸順他;相反,只有英才素質沒有雄才成分,則雄才不會服帖他。所以一個總經理,應當兼有英才和雄才的素質,才能夠同時吸引和使用英才和雄才,也才能將一個公司管理到位。這需要分公司總經理自身的修煉和總部對他們進行不斷的有針對性的培訓才能做到這一點。
第四,對英才和雄才的使用與培養,也需要根據企業的性質、所處發展階段以及其人才本身所擁有的素質進行管理。大企業應當鼓勵的是某一類素質的培養,培養的是專才,走專家式的培養模式;而小企業,則可以考慮培養同時具備英才和雄才素質綜合人才。在企業創業階段和擴張的初期階段,培養和使用的人才也往往是綜合性的多面手,而非某一類素質的專家。
具體到個人的情況,可以通過我前幾天在青島舉辦公開課遇到的情況進行一個論述。課間有學員提到這樣一個問題,大體的意思就是,對于非科班出生的人,如何快速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利用這個關于英雄的論述,說明如下
非科班出生的人做人力資源管理,大多已經具有大量的實踐經驗,即相應的雄才素質,敢做敢實踐是這類人才的一個特點。但他們缺乏相應的理論知識以指導實踐,即缺乏相應的英才素質,所以,需要做的彌補就是多看書、多思考、多寫文章,將實踐過程中的心得體會通過理論和文章的方式呈現出來,并進一步用所學到的理論去指導實踐,唯有這樣不斷的補充英才的素質,才有可能快速地在人力資源管理領域成長起來。
綜上所述,企業對人才的選拔培養和使用,可以借鑒劉劭對英雄的闡釋,結合自身企業發展階段和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同時還需要考慮到企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做好人力資源規劃的工作。從而使得企業有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