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發展中的企業而言,理性的戰略梳理是非常有必要而又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還沿襲生存期的感性的做法,則會對企業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
楊國安老師定義企業的成功為,戰略×組織能力。而我則直接將企業選擇戰略的能力視為組織能力中的一個部分。在建設企業組織能力的過程中,梳理戰略成為企業的源頭價值與作用,并成為其它組織能力建設的基礎。那么企業梳理戰略的價值和意義究竟是什么。基于我的經驗,我想可以分為主要目的和其它目的兩個方面來說明。
首先,主要的關鍵的目的是,梳理戰略是為了確保我們正在從事的以及將要從事的事情是正確的。關于這一點,對于一個企業高層而言,似乎沒有任何可以去懷疑的地方。而事實上,大多數企業的戰略,尤其是小企業的戰略,都是企業老總拍腦袋決定的,他們居于自身多年的實踐經驗,憑著感性的認識,就會貿然決定做出一件很重大的事情,而全然的不經過基本的分析。對于一個處在生存期的小企業而言,憑著公司老大多年的經驗決定一件事情,其實本身并沒有什么問題,也是企業在這個時期應該做的事情。但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開始進入到擴張期的時候,則理性的分析,也即是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就顯得非常關鍵了。通過這些數據的分析,再加上相應的工具和方法,召集關鍵人員不斷的探討,從而最終找到我們都能認可的正確的事情。
其次,其它的目的有兩個方面。
一是統一思想,達成共識。這個非常的關鍵。很多企業的衰退或者出現問題,并不是外部環境的原因,而是內部高層的思想不統一造成的。企業在初期生存階段,大家會圍繞著一個中心也即是老總堅定不移的往前走。但當度過了生存期后,一些人的理想已經得到滿足,這部分人的思想就會出現較為保守的傾向而不愿意再投入更多的精力,以至于行為上是守成的和非冒險的。還有很少的人,主要是以企業老總為代表的人,他們的理想更加宏偉,傾向于更加激進的冒險的方式,將賺取的利潤投入到再生產中,以便想要獲得未來更大的更加雄偉的發展。兩種思想在一起的時候,必然會發生很深的碰撞和沖突。如果各自為政,就會將企業帶入到兩種不同的方向上,從而對下面的執行產生致命的影響。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的經驗正是通過戰略梳理這個方法,不斷的交互碰撞,拿出數據分析,少一點感性,也多激發一點既得利益者的激情。通過戰略梳理的研討,相互之間互為妥協,從而最終找到兩種思想都能接受的戰略方向。一旦達成共識,則即刻開始統一行動。
當然,還有一些企業無論采取怎樣的方式,就始終還是存在兩種思想兩種方向的情況。這就不是戰略梳理能解決的,而是要通過資本的力量或者管理的手段來解決的。這里不再細化。
二是為有效執行奠定基礎。很多企業老總總是將執行力不足的原因歸于管理者和員工的執行不到位。但他們從來沒有想過是否是戰略方向出現了問題,包括上述企業內部存在兩種不同戰略方向的時候,又能如何讓管理者以及員工很好的執行呢。所以談到執行力的時候,首先要檢查的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以及將要做的事情的方向是否是正確的,唯有如此才有可能進一步的去談企業的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