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歷史管理學家艾爾佛雷德·D·錢德勒在1962年完成了一篇書籍《戰略與結構:美國工業企業史上的篇章》。這本書的主題主要講解的是美國大企業的成長以及它們的管理組織結構如何被重新塑造以適應這種成長。錢德勒特別研究了美國四家大型的有著很長歷史背景的企業的發展歷程,包括杜邦公司、通用汽車公司、新澤西標準石油(埃克森)公司和零售商業的西爾斯公司。錢德勒發現這四家企業基本上都是在一個相對相同的時間段內開始獨立的各自發展他們的新組織結構,從而使得這些企業獲得了新生。每一個企業的領導人都認為他們當時所面臨的問題是獨特的,而他們各自的解決辦法都是一種真正的創新。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幾個企業的創新也變成了許多美國企業實行類似轉變的模式。
這四家企業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在實行典型的職能制組織結構后,因為快速擴張,公司都遇到了問題,一開始他們一直也找不到解決的思路,都認為是戰略出現問題。直到后來,才發現是組織結構未能追隨企業的戰略發展而進行相應的調整,從而造成了企業的經營問題。因而這四家企業幾乎是在同一個時間段內開始創新組織結構,將當時很典型的職能式組織結構轉變為事業部制的組織結構,從而使得這些企業獲得了新生。所以,依據錢德勒對這四家企業的發展歷程概述,他認為組織的結構主要有兩種基本的類型。一種是直線職能制的組織結構,也叫做U型結構,這是一種集權式的組織結構;另一種是事業部制的組織結構,也成為M型組織結構,這是一種分權式的組織結構。錢德勒著書的那個年代,還沒有提及到組織中另一種較為常見的組織結構,即矩陣型組織結構,所以錢德勒重點描述的就是職能式和事業部式這兩種組織結構對企業的戰略發展影響。
加拿大管理學家亨利·明茨伯格在1981所著的改版過的《卓有成效的組織》一書中,也提及到組織劃分的兩種基本情況,一種是按照職能分組,另一種是按照市場分組,其實這兩種模式相當于是職能制的集權式組織結構和事業部制的分權式組織結構。而亨利.明茨伯格對組織結構的形態進行了細致的詳細劃分,分別是簡單結構、機械式官僚結構、專業式官僚結構、事業部制結構、變形蟲結構,以后有機會單獨介紹。在這本書中,他提及到矩陣式組織結構,但沒有做詳細的介紹和說明。而矩陣型組織結構是由美國管理學家威廉·大內在1981年所著的書籍《Z理論》中首次提出來,目前有很多中型企業都采取了這種組織結構,典型的如華為公司。
當然,大多數的理論認為組織的形態劃分是多種多樣的,企業的組織結構依據業務活動類型,業務驅動因素和設計原則的不同可劃分六種,分別是職能型、項目小組型、流程型、產品型、地區市場型、矩陣型,其實所有這些組織形態的劃分,都可以歸結為以下三種組織結構,也即是職能型、事業部型、矩陣型。下面分別介紹這三種主要的組織結構。從定義、特征等幾個方面進行描述。
一.三種組織結構的定義描述
1.職能式組織結構:組織從下至上按照相同的職能將各種活動組合起來。當組織需要通過縱向科層來進行控制和協調時,這種結構是很有效的。大多數企業都是這種組織結構。
2.事業部式組織結構:組織內部基于業務、產品、項目來劃分成一些相對獨立自主經營的單元。當組織需要以適應和變革為導向時,這種結構是很有效的。典型的家電公司美的集團、海爾集團等,采取的就是這種組織結構。
3.矩陣式組織結構:一個組織的結構可能會同時專注于業務和職能,或強調業務和區域,而將職能式、事業部式或區域式結構進行組合所形成的結構。當縱深科層式控制與創新和變革都非常需要時,這種結構是很有效的。一般情況,在從職能式組織結構走向事業部式組織結構的過渡階段,對于相關領域多產品的企業,采用這種組織結構是比較合適的。例如,華為在20多年前的時候,已經采取了矩陣型的組織結構。
二.三種組織結構的特征描述,分別從關聯背景、內部系統、優勢和劣勢四個方面進行說明。
1.職能式組織結構的特征概述
2.事業部式組織結構的特征概述
3.矩陣式組織結構的特征概述
接下來,我將借助艾爾佛雷德·D·錢德勒在總結大型企業的發展歷程描述,來說明組織結構的演變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