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教父柳傳志把“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作為管理的“三要素”。其中“帶隊伍”是領導者的根本職責,其要旨就是要培育精神,鍛煉作風。作風即精神,兩者互為表里,相依相存,作風是精神的折射,精神是作風的靈魂,有什么樣的精神就有什么樣的作風,比如雷厲風行的作風就是以只爭朝夕的精神為底氣的。電視劇《亮劍》中獨立團團長李云龍把隊伍的精神和作風概括提煉為“軍魂”,并對之做了十分精彩的闡釋:
同志們,我先介紹一下,什么叫亮劍?古代劍客們在與對手狹路相逢時,無論對手多么強大,就算對方是天下第一劍客,明知不敵,也要亮出自己的寶劍,即使倒在對手的腳下,也雖敗猶榮。這就是亮劍精神。
……任何一支部隊都有自己的傳統,傳統是什么?傳統是一種性格,是一種氣質,這種氣質和性格,是由這支部隊組建時首任軍事長官的性格和氣質決定的,他給這支部隊注入了靈魂,從此不管歲月流失,人員更迭,這支部隊靈魂永在。
同志們,這是什么?這就是我們的軍魂。我們進行了二十二年的武裝斗爭,從弱小逐漸走向強大,我們靠的是什么?我們靠的就是這種軍魂。我們靠的就是軍隊廣大指戰員的戰斗意志。 縱然是敵眾我寡,縱然是身陷重圍,但是我們敢于亮劍,敢與戰斗到最后一個人。一句話,“狹路相逢勇者勝,”亮劍精神,就是我們這支軍隊的軍魂。劍鋒所指,所向披糜。
這段話既是對“軍魂”的闡釋也是李云龍帶隊伍的經驗寫照。“狼行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是他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崇尚狼的精神,他刻意要把自己的隊伍打造成一只狼性十足,嗜血如命,不畏強敵,誓死拼殺,像狼一樣嗷嗷叫著沖鋒陷陣的隊伍。正是李云龍的這種氣質和性格,正是他的精神灌注和作風錘煉,他把獨立團帶成了一支敢于在強手面前亮劍的具有超強戰斗力的隊伍。
這種強敵面前敢于亮劍的“軍魂”體現在企業經營實踐中,就是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天災人禍,無論處于何種艱難的處境,都要有一種摧不垮,壓不倒的精神。
2011年3月11日,一場九級地震襲擊了東日本。這次地震直接沖擊了東京周圍的兩大工業地區。這些地區是日本的鋼鐵、化工、石化、汽車和半導體產業集中的地帶,而這些產業所生產的產品是日本在國際市場上最有競爭力的那一部分。
日本制造業還能恢復嗎?全世界都在以懷疑的目光看著日本。但一年過去之后,地震災區的產業現狀回答了這個問題。
在地震發生之后不到4個月的時間里,日本經濟產業省發表了對65家大企業進行調查的結果,這65家大企業在災區一共有91家生產據點,僅僅4個月的時間他們就恢復到了地震前水平的67%。
這其中有一家工廠最具典型性,這就是IHI的福島相馬工廠,工廠的建筑物本身沒有受到損傷,但所有的設備都動了位置,這家工廠是波音公司的航空引擎配套廠,不少產品是獨此一家的,一停產波音公司也跟著停。他們產品對精度的要求相當高,所以全部機器設備都要重新調試精度。按照當初的估計,這家廠回復生產能力起碼需要九個月到一年的時間,但實際上只花了兩個月就全部恢復了生產能力。
如果去問這個工廠是如何能夠做到那么快就恢復生產的話,那個廠的人會說:“這是土光會長出身的工廠,這個廠的所有做法都是土光社長在這里時制定的,所以在這么嚴重的自然災害面前,廠里的所有雇員能夠像一個人那樣同進同退,這是IHI最強的地方”。
這個廠是朝鮮戰爭之后土光敏夫決定進軍航空引擎領域而一手創立的工廠,這塊地皮就是土光親自找來的;這家工廠靠著土光敏夫找來的7名舊日本海軍的技術人員,從零開始發展到今天的規模。
土光在他創建企業的時候就將“挑戰”的因子灌注在企業的血脈之中,培育了不畏懼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盡管土光早已離開了工廠,但他培育的精神卻傳承不息,成為一種不竭的精神能量。因此,面對大地震造成的慘重損害,他們不低頭,不退縮,全力以赴地重整廠房和設備,從而在震后重建中創造了人們想不到的奇跡。
精神的打造和傳承是一個自覺的過程,需要領導有意識地概括提煉,需要領導率先發揚,需要領導大力提倡,需要領導堅持傳承。要讓精神基因注入到組織的血脈之中,要一代又一代傳承下去,要營造一個守魂留根的氛圍,要讓組織成員在傳承精神基因的過程中,思想得到教育,心靈得到洗禮。
作為鐵人精神的發源地,大慶油田對“傳家寶”倍加珍視。鐵人身邊學鐵人、傳承鐵人精神始終是大慶石油人的必修課。油田新一屆領導班子政治學習的第一課,就是集體參觀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在緬懷歷史中明確發展責任。多年來,大慶油田各單位始終把參觀鐵人紀念館作為員工入廠、入黨教育的第一課,而油田員工常常在周末到鐵人紀念館給孩子講述鐵人的故事。
大慶石油人一次次到精神家園尋根,不斷汲取精神的力量,因為企業的根脈在這里。
鐵人精神是看得到、摸得著的大慶精神,是大慶油田獨具的文化優勢和發展優勢。在鐵人精神的傳承中,大慶油田創造了原油年產5000萬噸以上27年高產穩產、4000萬噸以上10年持續穩產的輝煌成就。當下,大慶主力油田逐步進入特高含水開發期,面臨的矛盾和挑戰不斷增大。而發展越到關鍵期,越要弘揚鐵人精神,凝聚推進發展的正能量。dxs9852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