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的自由與墮落的自由
《三國演義》是中國最著名的歷史小說經典,英雄人物在歷史舞臺上盡情演出,不但充滿戲劇張力,也凝聚了人情世故、政治規律與光明黑暗;書中人物有“神圣的自由”,立志成圣和為國家利益,忠于職守,為理念奉獻;也有“墮落的自由”為所欲為,不能忍受規范制度,成為真理與和平的敵人。
曹操煮酒論英雄:“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曹操點出了“膽識”的重要性,唯有聰明才辯、磊落豪雄、深沉厚重才能開創新格局。
劉備一心為關羽報仇,怒而興師、慍而致戰,派兵伐東吳,公私不分,顯示情緒管理的關鍵性。
諸葛亮提出“隆中對”,正確分析形勢,進而預測事態之發展,顯示領導力與戰略性、哲學性思維的互為表里。
赤壁之戰前夕,周瑜隊主降派大怒曰:“吾奉主公之命,督兵破曹,敢有再言降者必斬。”領導者的意志,正是最珍貴的無形戰力與精神指導。
淳于瓊喝酒誤事,醉臥幛中,導致曹操攻其不備放火燒烏巢軍糧,袁紹因此一蹶不振,走入滅亡。管理策所說:“上帝會注意細節”,局部影響全局由此可見一斑。
勝利者要寬容,曹操擊敗袁紹以后,原諒營中和袁紹暗通款曲之人:“當紹之強,孤亦不能自保,況他人乎?”領導者必須展現豁達與胸襟。
當傳聞趙云投奔曹操時,劉備冷靜地表現對同事的信任:“子龍是我故交,安肯反乎?”“子龍從我于患難,心如鐵石,非富貴所能動搖也。”信任正是企業發展的“社會資本”,是人際溝通的馬達。
曹操求才若渴、唯才是用,“你能翻多大的跟斗,我就給你搭多大的舞臺。”領導與組織、動員、培訓、溝通、考核密不可分,人才正是企業成長的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