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投入
全力投入工作的熱忱不僅僅是管理者成功的要素,也是每個人獲得成功的要素。沒有對工作的熱忱,他就無法全身心投入工作,就無法堅持到底,對成功也就少了一份執著;有了對工作的熱忱,在執行中就不會斤斤計較得失,不會吝嗇付出和奉獻,不會缺乏創造力。
有韌性
韌性指具備挫折忍耐力、壓力忍受力、自我控制和意志力等;能夠在艱苦的、不利的情況下,克服外部和自身的困難,堅持完成任務;在比較巨大的壓力下堅持目標和自己的觀點。
韌性首先表現為一種堅強的意志,一種對目標的堅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認準的事,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仍千方面計完成。克勞塞維茨《戰爭論》中有一句很著名的話:要在茫茫的黑暗中,發出生命的微光,帶領著隊伍走向勝利。戰爭打到一塌糊涂的時候,將領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在茫茫黑暗中,用自己發出的微光,帶領隊伍前進,誰挺住了最后一口氣,勝利就屬于誰。在工作中能夠保持良好的體能和穩定的情緒狀態,同樣體現堅韌。當處于巨大壓力或產生可能會影響工作的消極情緒時,能夠運用某些方式消除壓力或消極情緒,避免自己的悲觀情緒影響他人,可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麥當勞的創始人雷·克洛克最欣賞的格言是:“走你的路,世界上什么也代替不了堅忍不拔:才干代替不了,那些雖有才干但卻一事無成者,我們見得多了;天資代替不了,天生聰穎而一無所獲者幾乎成了笑談;教育也代替不了,受過教育的流浪漢在這個世界上比比皆是。唯有堅忍不拔,堅定信心,才能無往而不勝”。一位經理在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員工時說:“我們所亟需的人才,是意志堅定、工作起來全力以赴、有奮斗進取精神的人。我發現,最能干的大體是那些天資一般、沒有受過高深教育的人,他們擁有全力以赴的做事態度和永遠進取的工作精神。做事全力以赴的人獲得成功幾率大約占到九成,剩下一成的成功者靠的是天資過人。”這種說法代表了大多數管理者的用人標準:除了忠誠以外還應加上韌性。具有韌性的能夠經受挫折,決心固然寶貴,但有時會因力量不足、能力有限而受阻,而惟有借助韌性,方能長驅直入,無人能敵。
案例
美國石油大亨約翰·洛克菲勒,標準石油公司的創始人,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億萬富翁。16歲時,他為了得到一份“對得起所受教育”的工作,翻開克利夫蘭全城的工商企業名錄,仔細尋找知名度高的公司。每天早上8點,他離開住處,身穿黑色衣褲和高高的硬領西服,戴上黑領帶,去赴新一預約面試。他不顧一再被人拒之門外,日復一日地前往——每星期六天,一連堅持了六個星期。在走遍了全城所有大公司都被拒之門外的情況下,他并沒有像很多人想的那樣選擇放棄,而是“敲開一個月前訪問過的第一家公司”,從頭再來。有些公司甚至去了兩三次,但誰也不想雇個孩子。可是洛克菲勒越受到挫折,他的決心反而越堅定。 1855年9月26日上午,他走進一家從事農產品運輸代理的公司,老板仔細看了這孩子寫的字,然后說:“留下來試試吧”。并讓洛克菲勒脫下外衣馬上工作,工資的事提也沒提。他過了三個月才收到了第一筆補發的微薄的報酬。這就是洛克菲勒的第一份工作,是他自己都記不清被拒絕多少次后得到的工作。他一生都把9月26日當作“就業日”來慶祝,那熱情,勝過他自己過生日。
點評:做夢的價值為零。行動起來才有可能成功。相比洛克菲勒遇到的挫折,也許我們幸運得多。我想很少有人在找工作時,在推銷自己的想法或產品時,會遇到幾百次乃至上千次的拒絕。拒絕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遇到幾次挫折就畏縮不前,就懷疑自己--這樣的人是永遠不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