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變力強
在信息社會和納米時代,分析判斷、快速應變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遠的不說,在證券市場,鼠標早擊和遲擊十分之一秒,是否成交或成交價格就有很大區別。照相機為什么設計了千分之一秒和萬分之一秒快門,原因就是萬一之差,本質上就已經截然不同。
機會是為有準備者提供的,快速應變能力往往并不表現為一時的靈感,更多的是找已久的時機在瞬間出現。對于客觀環境和市場形勢可能出現的變化,我們必須提前作出預測,并備有應付各種變化的預案(不管成文還是不成文的)。很多人都懂得去做這方面的準備工作,為事業的發展設計了很多種 “可能”,但由于個人和所處環境的局限性,“不可能”的因素便被忽略了,但當所有的“可能”都變為“不可能”時,原來認為的“不可能”就是惟一的“可能”,千慮一失的情況就是這樣發生的。可以說,善于分析、快速應變能力是在競爭日益積累、變化日益迅速的今天有效執行的必要條件。 案例
《三國演義》第71回,描寫了趙云臨敵應變以“空營計”嚇退曹兵的故事。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魏國大將夏侯淵在定軍山被黃忠斬殺,曹操得知后親率大軍20萬殺奔漢中,要為夏侯淵報仇。黃忠自告奮勇深入敵后去奪取曹軍糧草。諸葛亮放心不下,令趙云也領一支人馬同去。黃忠在北山腳下被圍,苦戰多時。不得脫身,趙云見黃忠去后許久不歸,急忙披掛上馬,前去接應,曾先后兩次殺入重圍,救出黃忠及其部將張著。曹操在高處看到趙云東沖西突,所向無敵,憤然大怒,自領左右將士追趕。眼看大軍追到蜀營軍門以外,守營將領張翼看到敵我懸殊,情勢危急,慌忙要關閉營門,趙云喝止,一面將弓弩手埋伏到寨外,一面令大開營門,偃旗息鼓,自己單槍匹馬立于營外,魏將張郃、徐晃先到,看到這番情景,疑心設有伏兵,不敢向前,曹操到后,卻催督眾軍,大喊一聲,殺奔營前,這時,趙云大智大勇,依然紋絲不動,魏兵以為確有伏兵,轉身就往后逃。趙云乘機把槍一招,蜀軍鼓聲震天,殺聲動地,強弩硬弓一齊射出,魏兵心慌意亂,只顧逃命,互相踐踏,死傷累累。擁到漢水邊時,又互相爭渡,落水淹死者無數,大批輜重器械丟棄,蜀軍無一傷亡,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勝利,劉備得知后,親到現場了解作戰經過,非常贊揚地對諸葛亮說:“子龍(即趙云)一身都是膽也!” 點評:在這個戰例里,看不到、也不可能有任何牽強附會、襲人故技的痕跡,所有的只是趙云的英勇氣概和隨機應變、創造發揮的能力。
具有創意
一位哲學家曾說過:“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是構成現代人才體系的三大能力,其中,善于學習又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第一能力。沒有善于學習的能力,其他能力也就不可能存在,因此也就很難去具體執行。 案例
遠大空調集團總裁張躍,擁有資產2億美元以上,1989年創業時只有25歲。張躍的座右銘是:“要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識。當然這里不是指那種很刻板的知識,還包括生活方式的認知和品位、感受,這是決定一個人是否幸福的重要方面。要在知識中找到美感,體會到享受?!?/span> 擁有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民營企業家杰出代表頭銜的劉漢元,四川眉山縣人,通威集團總裁。他經過18年的創業,使一個企業成為了國內最大的水產飼料及主要畜禽飼料的生產商。他所在的集團擁有四千名員工,正在向世界水產業霸主地位前行。2002年,他被《財富》雜志認定為全球40歲以下最成功的商人-- 在亞洲僅有13人獲此殊榮。作為一個如此規模企業的老板,劉漢元的時間是非常緊張的,他的辦公桌上總是擺滿了各種各樣留給他批閱的商務文件。然而,不管再忙,哪怕身處天涯海角,每月的月底他都要飛到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參加EMBA班的學習,這是專門為在職的老板舉辦的學習班。
點評: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能力--首先是學習的能力。當今社會,一切均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而且發展變化的速度不斷加快。這個社會中,惟一不變的就是變化。要想適應世界的變化,跟上社會的變化速度,必須努力學習,學習能力是一個成功者必須具備的能力,是未來新一代成功人士的第一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