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信心與目標的思考--陳錦華
關于信心的問題有個悖論,錦華在這里和大家探討一下。按常規邏輯來推理:成功的人都很有自信。無論做事、言論、甚至走路和眼神都可以看見他的自信。大家都明白自信和成功的關系,但是今天需要我們思考的是自信到底是什么時候有的呢?成功前?還是成功后?到底是先自信再成功,還是先成功再自信?這個問題不同人有不同認識,那么你的認識呢?
其實,對尋求上進的人來說,錦華有些忠告。首先你的人生目標要靠譜!在培訓界這么長時間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其中有太多人擁有不靠譜的人生目標!當然,這個“靠譜”的標準是相對的,是相對于你資源實現這個目標的可行性。如果你非要立志成為新的世界首富、超越蓋茨同學那就沒辦法了!或者你非要在短短幾年內成為億萬富翁,不是說不可能,只是對一個一無所有的人來說難度有些大(不排除你找了個億萬富翁成為另一半)。前些天還有個同學說他準備做個電子商務,目標是五年內超越阿里巴巴,成為行業第一!而他要做這件事情的所有資源僅僅是懂些技術和有20萬RMB而已!
錦華不得不說:你把志向立得太高太高,真的沒太多好處。因為夢想離得太遠,就不真實,經年累月,你感覺不到半點向夢想靠近,弊端就顯現了。所以,把目標定得太遠,比如說賺100億和定成1萬塊一樣,都是糟糕的計劃,對現實毫無推動能力。其實定目標最難的是了解自己的實際情況,找到內心的向往,并且持之以恒向前走。
錦華要再三強調一個事實:就是不斷“做減法”。例如“目標”的設定,就是一個簡單的減法,我的建議,就是減成一百萬凈資產比較好。個人感受,第一個一百萬賺到手,突然心里有了點安全感,這挺重要。一般而言,這點錢還不至于讓你從此喪失斗志、游手好閑。但起碼有了這點安全感后,心里變得篤定,遇事更加從容,甚至,不由自主學會了一點點“平常心”,這可是口袋空空時極難做到的。
陳錦華老師
知名華人演講家、暢銷書《心靈動力》作者
博客:https://blog.sina.com.cn/chenjinhua01
陳錦華最新培訓視頻: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A1NDIyMDQ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