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工具,標準的生命周期分析認為市場經歷發展、成長、成熟、衰退幾個階段。然而真實的情況要微妙得多,給那些真正理解這一過程的企業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同時也更好地對未來可能發生的 危機進行規避。
有兩種主要的生命周期方法 ——一種是傳統的、相當機械的看待市場發展的觀點(產品/行業生命周期);
另外一種更富有挑戰性,觀察顧客需求是怎樣隨著時間演變而由不同的產品和技術來滿足的(需求生命周期)。
產品/行業生命周期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方法,能夠幫助企業根據行業是否處于成長、成熟、衰退或其他狀態來制定適當的戰略。
這種方法假定,企業在生命周期中(發展、成長、成熟、衰退)每一階段中的競爭狀況是不同的。例如:發展——產品/服務由那些“早期采納者“購買。他們對于價格不敏感,因此利潤會很高。而另一方面,需要大量投資用于開發具有更好質量和大眾化價格的產品,這又會侵蝕利潤。
在這種方法中,由于假定事情必然會遵循一種即定的生命周期模式,這種方法可能導致可預測的而不是有創意 的 、革新的戰略。
生命周期概念更有建設性的應用是需求生命周期理論。這個理論假定,顧客(個人、私有或公有企業)有某種特定的需求(娛樂、教育、運輸、社交、交流信息等)希望能夠得到滿足。在不同的時候會有不同的產品來滿足 這些需求。
技術在不斷發展,人口的統計特征隨著時間而演變,政治環境則在不同的權力集團之間搖擺不定,消費者偏好也會改變。與其為了保衛特定的產品而戰,倒不如為了確保你能夠繼續滿足顧客需求而戰。
許多電視機生產商看到了他們處于成熟的電視機市場上,卻沒有看到自己還處在一個正在不斷成長中的家庭娛 樂
市場上。于是他們放棄了這個市場,眼睜睜地看著它同錄像機、家庭電腦雙及未來的 HDTV(高清晰度電視)一道進入了爆炸式的成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