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教練式管理是“對人不對事”,傳統管理是“對事不對人”。所謂對事不對人,公司“出現什么問題就去解決這個問題”,卻發現往往“同樣的問題”會重復出現,教練式的管理者是“對人不對事”,教練式管理解決的就是一切企業和團隊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問題——人的問題。企業所有好的、不好的結果都是“人”給創造出來的,企業無論你賺1000萬還是2000萬,都是由企業中的人來決定的。只要解決了“人”的問題,由人來創造的無論是好的事情,還是不好事情自然而然會得到解決。要想做事,首先做人,人做好了,事情自然而然會做好。
教練式管理與傳統管理的第二個不同就是: 教練不給方法,只給方向。在傳統的管理中,很多人好為人師,喜歡告訴別人一些方法,你告訴別人方法是可以的,但這樣限制了一個人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和他在自我挖掘過程中的成長,而且會讓對方養成了一種依賴性;我們知道公司用人,用的就是人的智慧,你總給方法,而且也很難培養一個人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很難發揮團隊作戰的作用。教練不直接給方法,但使用一套有效的教練策略和教練方法讓被教練者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自己找到方法,激發出被教練更多的潛力。很多時候,當事人的方法比你給的方法還要好,因為他比你更了解他自己和他的本職工作。
傳統管理模式的弊端就是領導沖在前,員工跟著跑。員工缺乏創造力和自動自發的精神,它只做分內的事情,和自己喜歡的工作,其它事情一概不管。教練式的管理模式,將領導與下屬的關系改變為體育賽場上教練與運動員的關系,教練會讓讓“運動員”清晰,想要在賽場上拿獎牌最終需要靠他自己全力以赴的努力,教練起到的作用只是指導和督促;這種教練的管理模式的特點是員工沖在前,領導在后面指導督促,真正發揮出員工自動自發的工作精神和團隊最佳的作戰力。
在很多企業當中,有一種現象,非常普遍,就是推卸責任以及變相的推卸責任,這種現象可以說存在于企業的各部部門當中,各位你們認同嗎?當用一個手指去指向對方的時候,至少有三個手指是對準自己的,也就是說別人有一個錯,一看,自己有三個錯,本身你只看到別人的錯誤,看不到自己在這件事情所存在的問題,就是最大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