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系統集成商A兩年前通過了ISO9000認證,并能夠按照要求持續改進,不斷提高質量管理水平。
近期,該公司承擔了某自然災害預警系統項目。由于項目時間緊張,上線任務迫切,經過管理層討論,決定臨時簡化流程,在開發階段集中對質量進行把關。
由于以前做過類似的項目,為了節約時間,項目經理帶領團隊套用原有成功項目的需求和設計思路,對歷史上類似項目的相關文檔進行修改后,立即進入編碼階段。編碼完成后,為爭取系統提前交付,匆忙進行測試,并上線試運行。
系統試運行中,各種錯誤不斷涌現。到目前為止,延期半年還沒有交付,嚴重影響了用戶滿意度。
【問題一】(5分)
結合本案例,分析該項目在質量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并簡述項目質量管理的流程。
【問題二】(8分)
(1)面對該項目現狀,你作為該項目的項目經理,請提出下一步的應對措施。(5分)
(2)軟件的質量保證與控制涉及一系列術語,其中,確定軟件開發周期中的一個給定階段的產品是否達到在上一階段確立的需求的過程是( A );在軟件開發過程結束時對軟件進行評價以確定它是否和軟件需求相一致的過程是( B ) ;通過執行程序來有意識地發現程序中的設計錯誤和編碼錯誤的過程是 ( C ) 。(3分)
【問題三】(2分)
請說明項目質量控制包括哪些活動?
從本案例提出的三個問題,我們很容易判斷出:該案例分析主要考查的是項目的質量管理。“案例描述及問題”中畫“”的文字是該項目已經出現的問題:即系統試運行時各種錯誤不斷涌現,項目延期半年還沒有交付且嚴重影響用戶滿意度。根據這些問題和“案例描述及問題”中畫“”的文字并結合我們的項目管理經驗,我們可以推斷出:未按公司質量保證的標準體系進行項目質量管理(這點從“經過管理層討論,決定臨時簡化流程”可以推導出),沒有對項目全過程實施質量管理(這點從“在開發階段集中對質量進行把關”可以推導出),需求、設計等相關文檔沒有經過評審進行質量把關(這點從“為了節約時間,項目經理帶領團隊套用原有成功項目的需求和設計思路,對歷史上類似項目的相關文檔進行修改后,立即進入編碼階段”可以推導出),測試工作不充分(這點從“編碼完成后,為爭取系統提前交付,匆忙進行測試,并上線試運行”可以推導出)等是導致項目出現“系統試運行時各種錯誤不斷涌現,項目延期半年還沒有交付且嚴重影響用戶滿意度”的主要原因(用于回答【問題一】的第一小問)。【問題一】的第二小問是一個純理論性質的問題。本案例【問題二】的第一小問與【問題一】第一小問的答案對應,即針對目前項目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把【問題一】中提到的原因消除了,就可能改善項目的現狀),【問題二】的第二小問屬于純理論性質的問題。【問題三】是一個純理論性質的問題。(案例難度:★★★★)
一、答題思路解析
根據“答題思路總解析”中的闡述,我們知道,此項目在質量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1)未按公司質量保證的標準體系進行項目質量管理;(2)沒有對項目全過程實施質量管理;(3)需求、設計等相關文檔沒有經過評審進行質量把關;(4)測試工作不充分。該問題的第二小問,讀者如果比較熟悉《教程》第300頁中提到的質量管理流程的四個環節,該問題就比較容易回答。(問題難度:★★★★)
二、參考答案
該項目在質量管理方面可能存在如下四點不足:
(1)未按公司質量保證的標準體系進行項目質量管理;
(2)沒有對項目全過程實施質量管理;
(3)需求、設計等相關文檔沒有經過評審進行質量把關;
(4)測試工作不充分。
項目質量管理的流程:
(1)確立質量標準體系;
(2)對項目實施進行質量監控;
(3)將實際與標準對照;
(4)糾偏糾錯。
一、答題思路解析
【問題一】回答了項目在質量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如果能消除這些不足,項目現狀就能得到改善,因此該問題的第一小問的答案,實際上就是對【問題一】中回答的項目在質量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換一種“說法”基本就可以了。該問題的第二小問,讀者如果比較熟悉軟件工程,該問題就很容易回答正確。(問題難度:★★★★)
二、參考答案
(1)面對該項目現狀,作為該項目的項目經理,可以采取如下應對措施:
1、和客戶溝通,確定用戶急需上線的功能,項目組先集中精力完善好這些功能并上線這些功能,滿足客戶當前的需要;
2、重新審視項目管理流程,遵循必要的質量保證體系;
3、對需求、設計等相關文檔進行評審,找出源頭中存在的問題并予以解決;
4、從現在開始,對項目各工作環節實施必要的質量管理;
5、加強測試和質量控制;
6、加強交付后的維護服務,以彌補之前工作缺失所導致的問題。
(2)A:驗證;B:確認;C:測試。
一、答題思路解析
該問題是一個純理論性質的問題,讀者如果比較熟悉《教程》第316頁中提到的項目質量控制所包括的一般活動,該問題就比較容易回答。(問題難度:★★★★)
二、參考答案
項目質量控制包括的主要活動有:
(1)保證由內部或外部機構進行檢測管理的一致性;
(2)發現與質量標準的差異;
(3)消除產品與服務過程中性能不能被滿足的原因;
(4)審查質量標準以決定可以達到的目標及成本、效率問題;
(5)確定是否可以修訂項目的質量標準或項目的具體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