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導語
醫療管理人員的基本職責,是通過高效利用醫療資源提供優質醫療服務。醫療資源包括臨床人力資源、資金財務資源、臨床時間資源及醫院外部的上下游醫療機構資源(醫聯體)。此外,各級醫療管理人員橋接衛生行政部門/董事會、臨床部門主任和臨床工作人員,并將醫療質量目標轉化為實際行動。然而,執業醫師出身的醫療管理人員,通常缺乏醫療質量持續改進和醫療資源利用管理的實用知識、實踐技能及行之有效的系統化實施方案。
這是一個實用型的深度培訓項目,其“醫療質量持續改進模塊”和“醫療資源利用管理模塊”各需4天完成。我們特別選擇實踐型資深專家授課并提供實務指導。參會人員將學會如何正確有效地持續改良醫療質量,如何成本有效地利用緊缺的醫療資源,如何增進醫療安全、提高醫療效果并增加醫院經濟效益。
培訓結果
在培訓結束時,參會人員將能夠:(1)描述醫療質量持續改進必備的醫療資源管理知識、技能和方法;(2)說明如何三位一體地實施醫療資源管理、醫療質量持續改進及臨床風險管理;(3)至少列舉三種方法,通過高效利用醫療資源提供優質醫療服務。
培訓對象
l 醫院(副)院長(及其聯合的社區診所、養老機構及康復醫院等管理人員);
l 住院臨床部門主任(科主任);
l 門診部門主任;
l 輔助診斷部門主任(如實驗室、放射科及超聲波等診斷檢查科室);
l 護理部主任、科護士長及病區護士長;
l 衛生廳局醫政管理人員及有興趣的教學與研究人員等。
課程內容
模塊 A:醫療質量管理
1. 臨床風險與安全管理:通過建立臨床風險(醫療糾紛)管理項目,營造安全可靠的醫療環境,包括醫療風險識別并按優先順序預防、控制、降低或緩解臨床風險。
2. 醫療質量監控:建立醫療質量監控機制,實施臨床實務規范(如臨床路徑)、患者服務標準和醫療質量指標的合規管理。
3. 醫療質量持續改進:識別攸關患者結果的“關鍵少數”醫療質量問題,運用PDSA循環持續改進醫療質量。
4. 醫療質量計劃:創造“在第一時間用正確方法做正確事情”的醫院文化,運用系統優化方案實現“零缺陷”和“零浪費”的醫療流程。
模塊 B:醫療資源管理
5. 醫療人力資源利用優化計劃:理解醫療工作性質和條件,優化臨床排班和工作時數管理,緩解臨床人員短缺及增加醫院對臨床人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6. 醫療財務管理計劃:理解醫療成本核算、單元成本和成本動因,將浪費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通過成本效益分析將醫療資源和醫療結果結合起來。
7. 醫院上下游資源管理:理解醫院上下游資源的管理范圍,建立患者流量和資源利用審查系統,使用數據準確反映醫院及其上下游醫療資源利用率。
8. 醫院創新管理:辛苦工作不足以迎接當今醫療挑戰。通過創新策略改良醫院系統,以全新理念和策略解決醫院的“老大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