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實戰執行力導師孫軍正
企業“執行力”的基礎就是企業文化,一種“敬業、責任、高效”的企業文化。一種文化的形成,不是喊幾句口號,貼幾條標語就能夠湊效的。如何形成一種高效執行力的文化?實際上就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內容。我們很多企業的管理者僅僅將其簡單的理解成給員工洗腦,如是當前流行很多所謂執行力的書籍,如《致加西亞的一封信》、《自動自發》、《沒有任何借口》,《這是我的錯》、《敬業》等,實際上我們很多管理者出于某種目的的需要將其曲解為一種“服從”或“絕對服從”的強迫文化,有背離人性管理原則的嫌疑,終究是走不了多遠的。很多企業將此類書籍人手一冊,不是說這種做法不好,而是你是否真正去給予過引導和啟發,很多企業的做法大體是將書發下來,寫份讀后感交差了事,你能說這樣就能提高執行力了嗎?“執行力”文化的塑造,不應該是空洞的口號,我們很多企業還沿用計劃經濟時的“高炮口號”的做法去建立自己的所謂企業文化,注定是要失敗的!曲高和寡的局面畢竟是避免不了了。實戰執行力導師孫軍正指出,企業管理者應該更多的去省視我們是否做了將企業文化精神滲透到企業員工行為中的基礎工作,是否將“執行”文化的內涵物化成企業每一個員工都能理解的行為準則。
其次“執行力”基礎文化的建立需要企業能夠建立起相對完善的配套支持系統,比如企業的各項有效管理制度、行政、財務、薪資激勵等有效支持系統。目前我國稍大一點的企業就產生“官僚主義”大企業病,在很多企業,一線的營銷人員可能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個市場申請報告需要將近半個月的時間才能審批結束,等報告審批結束,市場機會已經流失。這樣的系統能產生高效的執行力嗎?
實戰執行力導師孫軍正認為,很多企業執行力匱乏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有效制度建設相對落后,主要集中在一些中小企業,沒有制度支持的執行關鍵在于執行主體的主觀能動性,你無法保證不出現偏差;二是一些相對大型企業雖有完善的有效管理制度,但制度僅僅是束之高閣的擺設,沒有有效得到落實,這是一種執行意識的問題。三是一些企業的制度建設存在眾多不合理的地方,將制度建設和實際工作本末倒置,工作圍繞制度去做,而不是制度服務和規范工作。比如在目前很多企業為控制終端市場,在全國市場進行深度分銷,在各地成立了眾多分支銷售服務機構,在制度建設過程中經常出現與各市場當地實際情況相背的條款,這樣的制度頒布后必然要被執行走樣,所謂的高效執行力也就無從談起。因此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我們一邊在強化員工執行意識的情況下,不要忘記將“執行力”基礎的建設工作提上自己管理工作日程,真正在企業內部形成一股高效的執行力文化氛圍。
合作代理:
由孫軍正老師主講的執行力系列課程,現誠尋各地合作與代理機構。聯系方式詳見孫軍正老師中華講師網博客中的“聯系方式”,將由孫老師專職助理對接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