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特別注意加強對軍官的監督,并且形成了明確的制度。部隊團以上的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和裝備部這四大機關,主要職責之一就是對所屬部隊的各級軍官履行的職務進行督促、檢查。希望通過監督與檢查,能夠總結經驗、發現問題,以減少出現人為的損失或降低已出現的損失的程度。
每名干部的健康成長,都離不開有效的監督。監督是一種他律。“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自身的缺點錯誤猶如脊背上的灰塵,自己不容易看見,只有通過監督這面“鏡子”,才能夠及時克服缺點,改正錯誤。
解放軍的監督和檢查的目的是加強對權利的制約和監督,也就是用人要“疑”。這個懷疑不是疑神疑鬼的“疑”,而是一種正常的、必須的工作程序與方法。
1980年初,總參謀部調進了幾位領導同志,同時又調出了幾位領導同志。為了歡送老戰友、迎接新戰友,當時任副總參謀長的楊勇將軍在京西賓館設宴開迎送會,花費了400元公款。但事后不久,中紀委就查問此事。楊勇這時候才意識到自己犯了錯誤,心中感覺很慚愧,馬上自掏腰包400元上繳,還寫了一份深刻的檢查,并主動建議將此事通報全軍,讓其他同志以他為前車之鑒,吸取教訓。
《韓非子》里有這樣一個故事:魯國有個人叫陽虎,是一個很有才華但同時又很自私的人,他游說于魯王、齊王,但都被驅逐出境,于是他又來到了趙國。趙王十分賞識他的才能,拜他為相。有人向趙王進諫說:“大王怎能用這種人料理朝政呢?”趙王回答道:“陽虎或許會尋機謀私,但我一定會小心監視,防止他這樣做。只要我擁有不至于被臣子篡權的力量,他陽虎又豈能如愿以償呢?”
因為趙王一直對陽虎實施監督與控制,使得陽虎沒有機會以權謀私,而且能夠盡職盡責地在相位上施展自己的抱負和才能,終使趙國威震四方,稱霸于諸侯。
由這個故事不難看出,領導者對下屬授權的同時,一定要有監督。如果沒有監督,就不知道下屬在干什么,就控制不了整個局面。監督是一種重要的管理手段,能夠保證權力不被濫用和失控,能夠及時地發現工作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便于采取適當的措施予以糾正和解決,從而保證順利實現計劃和達到目標。
現在,企業管理學中流行一個新的觀點“用人也要疑”,這與前面說的“用人不疑”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一對矛盾統一體,是企業管理不可或缺的“兩個輪子”,體現著企業完善的運行機制。說明白點兒,就是一個管理者在使用中層干部的時候,是能夠同時做到“用人不疑”與“用人以疑”這看似矛盾的兩點的。
“用人以疑”不是兩面三刀,更不是耍陰謀詭計,而是針對各部門、各工種的不同,估計會出現什么問題,據此制定一系列的監督檢查的規章制度,是一個企業穩定大局、防微杜漸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