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人力資源管理具有獨特的特點,與國際的HR管理不是完全一樣。所以,在中國做HR要研究實際,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創新。下面是我的感悟: 第一、因“人”而異
所謂因“人”而異,很好理解,但很不容易做到位和做好。不同的人做HR,會有不同的效果。這里面與性格氣質,與成長經歷,與理論深度,與實踐經驗,與個人慧根程度,與膽識氣魄,與情商水平,與學習與技能有很大的關系。HR管理實踐中,經常會遇到上述不同情況的HR人士,您可以結合品評。
那因人而異,如何才能做好HR呢?一句話,就是品德為先,技能為后;情商為先,智商為后;實踐為先,理論為后;做人為先,做事為后;尤其要踐行這句話:會干事,能干事,干好事,干實事,不壞事----所以,做人、品德、情商、實踐一定要為先。不然,因人而異,就沒有方向,就做不好HR管理。
第二、因“事”而異
所謂因“事”而異,就是說要把事情處理好。HR日常經常遇到的是“棘手”的問題,比如降薪、人員優化、控制成本、硬著頭皮搞績效等等,所以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處理,即使在統一的制度條件下。
那因事而異,如何才能做好HR呢?筆者認為,HR從業者有兩大要求:一、原則性的靈活。即在原則問題上,是不能退讓的,但方式是可以人性化或靈活的,即原則合法,方式靈活,具體案例比比皆是;二、靈活性的原則。即在溝通時,對原則的把握和應用方式。遇軟則軟,遇剛則剛;或遇軟則鋼,遇剛則軟。總之,要達到原則目的。周恩來是個中高手,大家可以多看看周來的傳記,他一直是“靈活性的原則”實踐者和勝利者。
第三、因“板”而異
所謂因板而異,就是要因老板,要因所有者,要因直接上級而異。剛性的“板”,只能以柔克剛;柔性的“板”,間或以剛制柔。總之,這時的HR,一定要是剛柔結合的人,情商就很重要了,溝通協調能力就很重要了。至柔非柔,至剛非剛,這個尺度是需要摔打、錘煉的HR制勝秘籍,必須修煉自己,方能成之。
第四、因“境”而異
所謂因境而異,就是要因勢利導,看環境,看事情狀態,看準發展階段,看準是“軟柿子”,還是“無賴頭”。判斷要準,下手要狠。當然,原則性還是需要的,在原則下,調整自己的戰略戰術。
第五、因“變”而異
所謂因變而異,是筆者的獨立思考。現在的企業和老板們,動不動就在“變”,“變”已經成了永恒的真理。經營形勢在變,組織變革在變,老板們的想法也在不停地變。形勢變化了,策略要提前打出提前量;組織在變革,那要適應潮流,提前預演和判斷,并能給領導者多個應對和調整方案;老板們的想法不停地變,就需要成為老板身邊的幕僚,參與到戰略調整和實際業務里去,“貼住”老板們,不然,你就是“商鞅”。
第六、因“格”而異
所謂因格而異,有兩個層面含義。一、HR的個人性格,你是“紅”、“藍”、“黃”、“綠”四色性格中哪種呢?還是兼而有之,一格為主。二,你的格局大小。格局大的人,那不會糾纏在雞皮蒜毛里;格局小的人,斤斤計較,你永遠也看不開事,看不到發展趨勢和主要矛盾。所以,對自己的性格一定要揚長避短,調適自己;格局是可以修煉的,要不斷總結自己,總結實例,提高慧根和心性,還要拿得起放得下。因格而異,就是抓大放小的局,就是大丈夫的局,就是從小格,到大局,到全局。
第七、因“需”而異
所謂因需而異,就是要研究人的需求,公司的需求,業務的需求,戰略的需求。人的需求,就是員工的需求,一定要策略性地滿足員工需求,尤其是90后、00后的出現,這樣的需求調整就要與企業文化建設,與“仁治”相結合;公司的需求,就是控制人工成本,提高組織績效和人均貢獻度,就是要注意組織的成長和組織的極限管理;業務的需要,就是要關注和研究業務,能做業務的合作伙伴,那HR價值就大,能驅動業務那是最佳狀態,最高水平;戰略的需要,就是要研究戰略發展,預先研判,HR的與時俱進,并且能不斷地調整人力資源規劃和策略性計劃。不打無準備之仗,思維不能落到“板”們的后面。這個因需而異,無疑對HR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八、因“化”而異
所謂的因化而異,有三層意思。一、企業文化。國企文化、外企文化、私企文化不盡相同;但歸根到底一點,就是“老板文化”第一,這是根本。不熟悉老板風格、不研究老板風格,那肯定做不到因化而異。二、學會教化感化。做人做事,教化感化,正己化人。做得正行得正,虛心做人,人性化做事。行由不得,反求諸己。三、策略性簡化。復雜的事情,簡而化之,化繁為簡;流程簡化。
第九、因“虛”而異
所謂因需而異,就是要學會務虛。HR是需要造勢的,有時強勢,有時弱勢;需要創造各類管理道場。其實,除了“身教”、“言教”以外,還有“境教”。虛實的環境是要結合的。所以,務虛有道。創造有利于HR發展、深化的勢,創造大家潛移默化的勢,創造大事事前的勢,創造項目前的勢,創造與業務和戰略結合的勢。
第十、因“果”而異
所謂因果而異,就是要學會“預測”、“算命”。預測就是要判斷各類事項的結果,倒推策略、方針,有針對性地預演和預言;算命就是要對組織架構、人崗匹配、德崗配位,人才發展,人員任命有獨特的判斷能力,這方面的先賢是曾國藩,他看人用人,人崗匹配是最為推崇的。
因果而異,就是要學會邏輯反推,人員預判,這樣會走在前面,不失先機。
這十大“而異”,實際是結合實際的創新,是HR實戰的提煉,謹為HR同仁共享!
關彬、2014年6月3日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