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成功靠勤勞,大成功靠思維
思維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
蒸汽和電力推動了工業發展,機器取代了人力,生產力得到解放。但每種設備的功能單一,不如人腦這么綜合,不如人手那么靈巧,制作一個產品需要多種設備配合才能實現。在此基礎上,我們發現同一件事情可以分成多個環節,分別由各類專業設備和專業人員去完成。管理上出現了分工,有人負責采購,有人負責技術,有人負責生產,有人負責行政。顯而易見,這樣產出更多,成本更低。
工業時代的盈利關鍵是效率,效率來自于組織分工的設計與管控,組織的整體能力差異決定了企業盈利能力的差異。
當互聯網打破了信息不對稱的壁壘時,對于所有競爭同行,采購價格是透明的,你用什么生產設備也是眾所周知的,員工薪資也不是秘密,你的核心人才被納入了獵頭公司的名單,另一家企業高薪挖走了你的人才,連管理方式都被人模仿了,而你的客戶都可以計算出你的成本究竟是多少,借此壓你的價,因為他們自己企業利潤也很薄。
在全體裸奔的商場上,很多企業都在互相死磕擴大規模,一來可以降低成本,二來也有定價權,最終想要成為行業壟斷者。然而這是很典型的在用工業思維應對互聯時代。
明明在互聯時代,卻還在堅持工業時代的規模化思維,
這都是刻舟求劍式的想法。
世界上從來不缺少機會,只缺少發現機會的眼睛;
互聯時代機會無限,對中小企業同樣如此。
曾經因為科技不發達,信息被阻隔,后來信息成為值錢的商品,然而最后信息卻成為在商業世界中免費共享的基礎設施,就像每個人都享受免費開放的街心花園。
互聯、互通、共享,才是企業發展的新動力。
每個人都有資源,資源可以共享,這樣每人就會獲得數倍于自己的資源,如果沒有開放分享的心態,還想把自己的資源保護起來,把公司用無形的圍墻圍起來,那真是刻舟求劍那樣的可笑。
互聯、互通、共享,關鍵是利他精神,愿意服務于人,為人創造價值。
商業的成功。始于利他,終于利他。
有了這種思維,就能破除發展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