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聽起來是一個令人仰望的詞語,有高度、有深度、有廣度。想要讀懂戰略的精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企業家有各自的心得,因而采用不同的戰略。而在企業管理研究領域的專家們雖然掌握著較為統一的理論,但這些理論卻不容易被大家很快很好地理解。在這里,我們試著用最簡單的場景描述來說清楚戰略的核心內容。
一天,有兩位釣魚愛好者分別來到兩個池塘釣魚,假如兩個池塘的魚數量相等,誰的魚獲會更大,是由什么決定的?答案是:排除一些不可知的運氣因素之外,釣魚水平較高的那位能釣到更多魚。
釣魚者就好比是企業,魚塘就是市場。企業首要任務是獲取客戶,當銷售能力、生產水平、服務質量高于同行時就能獲得更多訂單,這就是企業發展初期的狀態。
這樣的企業,是不具備戰略思維的,無論規模多大,甚至上市了,都一樣屬于沒有戰略,最多是戰術上的高手。
第二種情況:另外有兩位釣魚愛好者,分別在另兩個池塘釣魚,假如這兩位的水平相等,那么誰的魚獲會更大,是由什么決定的?排除一些不可知的運氣因素之外,哪個魚塘的魚更多,這位釣魚者的收獲會更多。
戰略的第一個問題是“你是否選對了池塘?”,企業首先要選擇一個較大容量的市場空間,否則無論你怎么努力,收獲總是有限。
這個時候,擅長戰略的老板就會在釣魚的間歇出去看看不同的魚塘情況。那些不懂得多花點時間出去了解市場的企業就會逐漸消失,企業的經營歸根究底就是投入和產出兩件事。正確的戰略選擇就是幫助企業找到高盈利、并且可以持續盈利的市場空間。這是老板的首要任務。
第三種情況有點復雜:兩位釣魚者水平差不多,第一個魚塘有100條魚,第二個魚塘有1000條魚,按理說第二個的魚獲會更多。然而很多人聽到了這個消息后,第二個魚塘來了50個水平相當的釣魚者,結果人均20條魚,競爭比前一個魚塘更激烈。
戰略的第二個問題是“你是否身處一個競爭者眾多的領域里?”,如果是,那么你的成本就會較高,利潤率更低。
令人欣慰的是,這些有很多魚的新興市場總會不斷出現,而壞消息就是,只要哪里的收益豐厚,就馬上會有更多的競爭者出現。不同水平的釣魚者也會隨著魚的增加減少而不斷轉換場地,造成了一種不確定的競爭態勢。結合兩者的變化才能做出選擇。這種不斷分析市場變化的工作就是戰略的常規工作,老板在這方面具備一定的專業度,不能憑個人感覺,否則決策錯誤損失更大。可是又有多少老板投入過足夠的時間精力來學習和研究“選魚塘”這件事呢?
戰略高手不僅要關注競爭對手。而且企業還必須為隨時切換跑道做好準備,隨之而來的就是成本增加和風險增加。很多人在這種風險面前望而卻步了。對于各方面都比較更成熟的企業,比如戰略信息儲備、營收和利潤規模、資金周轉率、技術和人才儲備、管理體系有序,他們更有充分能力轉換跑道。
但是很多中小企業就是在轉換跑道時能力不足,這些弱者都擠在同一個魚塘,采用低水平的競爭手段,直至最后把這塊市場徹底做爛。戰略的第三個問題是“你是否做好了開發新客戶、新市場、新業務區域的準備?”。如果還沒有,那么后續發展的難度就可想而知。
所以需要強調:企業需要在這種情況到來之前培育自己的成熟度。
戰略的第三個問題是“你是否做好了開發新客戶、新市場、新業務區域的準備?”。如果還沒有,那么后續發展的難度就可想而知。
第四種情況:這次不是池塘了,而是在一個更大的湖里,這里水產資源多樣化,還有各種水平的釣魚者,魚群到處游走不穩定,開始有些小部分釣魚者發現不能坐著釣魚,而是開著漁船主動出擊成為捕魚者。漸漸的捕魚者越來越多。
捕魚者相比釣魚者,誰能更好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制定行進路線、再加上捕魚的技術水平,誰就能勝出。一條為捕魚者服務的產業鏈就形成了,他們專門銷售捕魚所需的更好漁具、提供各類漁場信息、為捕魚者提供生活用品的人,結果有人發現捕魚的收獲越來越小,而為捕魚者提供服務內容更容易賺錢,這因此就形成了供應鏈。
戰略的第四個問題是“你是否擁有了更優于別人的供應鏈?”供應鏈優勢是企業優勢的源頭。這里所說的不僅是生產資料的供應鏈,還包括了人才、資訊、軟件、策劃等方面的供應鏈。
第五種情況:由于湖面不是封閉的,中間有河道連接,魚群會遷徙到別的湖里去,哪里的生態環境好,魚兒們就愿意去,漁民聚集也更多,服務業也越發達。這就形成了跨界打劫。
電商把線下門店的顧客分流,因為線上購物不是一對一封閉的門店,還包括在線支付、物流、給店鋪評價等服務生態;萬達這類商業中心也把零散門店集中在一起,讓顧客可以一站式消費這樣也吸引了大量客流,甚至還帶動了附近樓盤的銷售,這就是商業生態的構建。所以,
戰略的第五個問題就是:你是否處在一個為顧客提供良好體驗的生態環境中?你要么選擇加入一個良好生態,要么自己創建一個良好生態,吸引更多的共同創建者。
當然市場還會出現第六、第七種情況,本文暫時不做討論,我們總結一下前面發生的五種情況,從中可以分析出,什么是戰略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