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小微企業需要制定戰略么?
文/錢科宇
如今的知名企業曾經都是小微企業,但在二十年前,市場比較空白,信息不對稱,由于物流不發達,地域的保護還能起點作用。
但如今互聯網時代信息透明化、渠道扁平化,如果沒有獨到之處,小微企業何來出路?
如果了解了什么是戰略,自然知道戰略對于小微企業的重要了。
百度百科關于“企業戰略”的定義是:企業根據環境變化,依據本身資源和實力選擇適合的經營領域和產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并通過差異化在競爭中取勝。
“本身資源”的不足,是小微企業的特點,所以只能通過發現或營造“差異化”,就是有別于競爭對手的“賣點”,從市場的縫隙中找到出路。如果您曾經分析并尋找過這樣的出路,那么其實已經在考慮戰略問題了。
戰略是個寬泛的概念,就像瞎子摸象一樣,很多人只了解其中一部分。若要用一句話來說明戰略的作用,就是以較少的資源撬動較大的回報。小企業就是資源少才更需要考慮戰略。
任正非反復提到的“壓強原則”同樣很適用于小企業,把有限的力量集中在針尖上,就能刺穿厚厚的障礙物。把一款產品做精做強,當然前提還要選對市場。
在小米公司還無名的時候做的第一款產品MIUI是手機的操作系統,其目標對象是酷愛技術的“發燒友”們,這些人群參與了MIUI產品的試用、優化以及義務推廣,最后自己也成了“忠粉”。
小企業并非不能進入大產業,我們可以選擇大行業里細分領域,獨特的營銷策略做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牢牢吸引注特定的顧客人群。
因為大企業投入市場競爭的手筆都比較大。好消息是:對于規模小的細分市場(無論是供應量還是客戶量),大企業是無法進入也不愿進入的,因為不合算。小企業可以把自己的核心能力做扎實,然后不斷擴大市場范圍。
就是用這種化整為零、農村包圍城市的方式,沃爾瑪逐漸蠶食了市場。而其核心的戰略就是通過精細的服務和信息化管理,打造出人數只有6000人小鎮上的一個個能夠盈利的店。之后有了足夠的規模和財力之后,1983年沃爾瑪發射了一個通信衛星作為信息中樞,加強所有的門店及總部之間的信息連接,從一個沃爾瑪店訂貨到補貨只需兩天時間。而其他的競爭對手則需要五六天。(本案例來源于謝德蓀教授《源創新》一書)。由此進一步鞏固其核心競爭力。
所以小微企業的突破之道,不在于 “財力”,而在于 “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