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的提出及其內涵:
由筆者提出的"精細管理工程",是指企業按照“五精四細”的思路與方法,對企業的管理進行精細化改造的工程。“五精四細”是精細管理工程的核心內容,其內涵是:
(一)五精:
1、精華:企業需要有效運用、創造、輸出全球范圍內的文化精華(含企業精神)、技術精華、智慧精華等來指導、促進企業的發展。
2、精髓:
企業管理科學眾所周知,企業管理理論也已成熟,但深諳和運用管理精髓的企業家或企業管理者為數并不多,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發展的企業,企業必須擁有那些為數不多的、深諳和運用企業管理精髓的企業家和一批企業管理者,只有這樣,企業管理的精髓才能夠在企業成功發展中得到充分運用忽然發展。
3、精品:企業需要把握好產品質量精品的特性、處理好質量精品與零缺陷之間的關系,建立確保質量精品形成的體系,為企業形成核心競爭力和創建品牌奠定基礎。
4、精通:市場似江河與海洋,企業和客戶的產品、原料等物流是流出和流入江河與海洋的水流,企業需要精致打造暢通于市場的渠道,精致建好暢通于客戶的管道。
5、精密:企業內部凡有分工協作和前后工序關系的部門與環節,其配合與協作需要精密;與企業生存、發展的環境的適宜性需要精密,與企業相關聯的機構、客戶、消費者的關系需要精密。
(二)四細:
1、細分市場和客戶,全面準確把握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
企業發展戰略和產品定位準。
2、細分
企業組織機構中的職能和崗位,
企業管理體系健全,責權利明確、到位。
3、細化分解每一個戰略、決策、目標、任務、計劃、指令,使之落實到人。
4、細化
企業管理制度的編制、實施、控制、檢查、激勵等程序、環節,做到制度到位。
精細化管理:要求對于
管理工作要作到
制度化、格式化、程式化,強調
執行力。
精細化作為現代工業化時代的一個管理概念,最早是由日本的企業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天下大事,必做于細。”精細化管理的理論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企業管理者所接受,精細化管理就是一種先進的
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
管理,從古至今的哲學,也作為一種藝術,被世人研磨。市面上林林總總的管理論著、管理模式,大多一如翩翩的候鳥,從黎明飛至黃昏,從激蕩歸于靜默。勤懇的企業家們(在中國這塊被古老文明熏染過的國度里,好像從來就不缺乏勤懇),
全面質量管理、ISO9000、流程再造、零庫存管理、無邊界管理、SCM(
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CRM(
客戶關系管理)、ERP(
企業資源管理)……每一種模式基本上都掀起過一陣熱潮,熱潮過后留下更多的是:無奈的沉寂與漸趨理性的思考。
精細化是一種
意識、一種
觀念、一種認真的
態度、一種精益求精的
文化。
現代企業對精細化管理的定義是“五精四細”,即精華(文化、技術、智慧)、
精髓(管理的精髓、掌握管理精髓的管理者)、精品(質量、品牌)、
精通(專家型管理者和員工)、
精密(各種管理、生產關系鏈接有序、精準),以及細分對象、細分職能和崗位、細化分解每一項具體工作、細化
管理制度的各個落實環節。“精”可以理解為更好、更優,精益求精;“細”可以解釋為更加具體,細針密縷,細大不捐。精細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細節、重過程、重基礎、重具體、重落實、重質量、重效果,講究專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個細節上精益求精、力爭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