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科學管理之父的
泰勒,早年做過學徒,
科學管理之父泰勒最早提出精細化管理思想
后來不斷從雜工、技工、技師、維修工長一路成長為總工程師。1881年,25歲的泰勒在鋼鐵工廠工作期間,通過對工人操作動作的研究和分析,消除不必要的動作,改正錯誤的動作,確定合理的操作方法,選定合適的工具……這些讓泰勒總結出來一套合理的操作方法和工具培訓工人,使大多數人都能達到超過定額。1911年,泰勒發表了《
科學管理原理》一書,這是世界上第一本精細化管理著作。
二次世界大戰后,企業規模的擴大,生產技術日趨復雜,產品更新換代周期縮短,生產協作要求更高。在這種情況下,對企業經營者管理提出了更加精細化的要求。于是,包括決策理論、運籌學、系統工程在內的很多理論被引用入經濟管理領域。這些理論和方法以決策過程為著眼點,特別注重定量分析與數學的應用,以及系統結構與整體協調,所以被稱為管理科學。
后來,
日本的精益生產思想對精細化管理思想的形成都有相當的影響。
有意思的是,管理的理論往往形成于
美國,而在日本得到應用、普及開花和結果.....在質量管理方面也是如此。美國有管理兩位大師,
朱蘭和戴明。他們的管理理論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