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毅:市場經濟是否需要政府干預?
政府是否干預經濟不同觀點的歷史與實踐。
是自由市場好還是政府干預好,兩種觀點的爭論源自20世紀30年代。兩種觀點的鼻祖是凱恩斯和哈耶克。
凱恩斯承認市場經濟的作用,但認為市場經濟是不完善的、有缺陷的,因此需要政府進行適當的干預,這就是“市場經濟與政府的結合”。20世紀30年代出現的經濟危機等各種現實問題,迫使一些政府不得不干預經濟,從而印證了凱恩斯的觀點。
哈耶克堅定的相信市場經濟是完善的,各種問題都是市場運行中由于貨幣、投資的問題所引起的,但市場經濟完全有能力糾正這些問題,因此不用政府來干預經濟。隨著上世紀70年代國家干預經濟問題的出現,以阿根廷為特征的拉美政府干預經濟模式終于破產,以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和美國里根總統推行的“自由市場經濟”在實踐中大獲全勝。
從此哈耶克市場經濟觀點和影響日益增強,他在1974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并在世界各地形成了實踐中的“撒切爾經濟學”和“里根經濟學”。
特權市場經濟不是市場經濟。
凱恩斯理論支持政府干預經濟,導致政府過度干預經濟產生的特權經濟模式;哈耶克理論拒絕政府干預,從而避免特權市場經濟。
美國、加拿大和歐洲市場經濟強國,至今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原因何在呢?這些市場經濟國家不認為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原因就在于中國政府干預經濟。
美國總統大選激戰之時,總統候選人都以中國說事的重要理由就是,中國不守規矩!什么是市場經濟的規矩?規矩就是市場經濟依靠的法制體系,信用體系,而不是政府干預和控制的特權體系。
中國的市場經濟是建立在特權的基礎之上的,而不是建立在權利的基礎之上。市場經濟是權利市場經濟,而非特權市場經濟。
市場經濟的基礎歸根到底是建立在三大權利之上。其一,自由,每一個人的自由。其二,產權,清晰的產權歸屬。其三,精神,企業家精神。
權利不是特權,權利是理通天下,每一個人都平等的擁有。而特權,它是凡事對人,一部分人擁有,另一部分不擁有。權利是不可任意剝奪的,但是特權就不同,可以給你,也可以剝奪。在一個特權盛行的社會中,不可能有真正的市場經濟。
享受特權的中國公司海外如此受氣。
中國自2004年開始,啟動規模化的全球經濟拓展戰略以來,實現的海外直接投資達到了4500億美元,但是同時造成了268億美元的損失。
這些海外投資行為絕大部分是,占有中國國內絕對壟斷地位的國有企業所為。全球戰略,海外發展是對的,但是以國內特權市場經濟的壟斷模式,去權利市場經濟模式發展,因為模式的不同,被拒絕、受損失、效率低是必然的。
在世界各國錯綜復雜的國家貿易紛爭中,中國已經連續17年和連續7年成為被別國反傾銷、反補貼制裁數量最多的全球冠軍國家。
進入2014年美對華貿易大棒再舉。20140106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公告,經日落復審,6名委員一致裁定維持中國輸美非公路用輪胎和橡膠磁鐵的反傾銷和反補貼令。什么是日落復審?世貿組織規定,雙反關稅應在征收之日起5年內終止,5年期滿,日落復審裁定是否維持或終止稅令。2008年,美國商務部決定對中國輸美非公路用輪胎征收最高14%的反補貼稅和最高210.48%的反傾銷稅,對中國輸美橡膠磁鐵征收109.05%的反補貼稅和最高185.28%的反傾銷稅。
不懂得、不尊重市場經濟的法律規則,是要受到懲罰的。2012年9月,中國國資委副主任黃源和在廣東會議上,警告中國央企的海外經濟活動,如果繼續踐踏市場經濟法律紅線,中國企業和產品都有被外國處以天價罰款,甚至在某些國家或地區被整體驅逐的可能。
特權市場經濟是對自由市場經濟的剝奪。
在中國,如果你想進入什么產業,生產什么產品,成立什么組織,包括制造業、金融行業,甚至你成立什么基金會、大學,這本應是每一個人應該享受的權力和自由,但在我們的現階段,你仍然需要很多審批的程序,有些人能夠通過審批,有些人通不過審批,她(他)的幻想就永遠只是幻想。
我們經常看到在很有油水的行業,沒有特殊的關系是得不到審批的,這些行業就掌握在部分人手中。政府經常拿出專項資金,支持一些企業。但實際上,這些資金是否能夠公平地到達最需要的企業家手中,還是到了有特殊渠道和特殊關系的那一部分人手中,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這種特權,沒有公平的體現自由和權利。就算你要成立一個非營利機構,首先不是你有多少錢,而是需要找到主管單位,主管單位往往都是政府或政府附屬機構。在這里,想做雷鋒的權利都受到了限制。
這與進入任何行業所需的最低門檻和資質不是一個概念,任何的限制都應是非人格化的,及對所有的人都是一視同仁的,不論你的家庭背景,你的出身,你所在的單位,都應該是一視同仁的。但現在中國對許多行業的限制,不是一視同仁的,是人格化的,是對某一部分人開放的特權。
在市場經濟國家經營公司是個人權利。
在美國,你想成立一家公司,不需要面對中國行政大廳的那么多的監管機構,如國稅局、地稅局、衛生局、建設局、國資委、發改委、技術監督局、質監局、公安局、審計局、國土資源局、煤炭局、商務局、教育局,等等等等。
你只需要找個律師做三件事:起個公司名稱,出示合法證件,交幾百塊錢。幾十天后,你就被政府批準,公司成立,然后去銀行開戶做生意掙錢,想做什么,隨你!在美國注冊公司,不需要驗資,不需要行業許可,不需要有關部門審核營業范圍,不需要主管單位。你在經營過程中,沒有很多機構來查你,來審核你,只有無時不在無刻不在的法律和規則!只要你不做為違法生意,如販毒、販人、洗錢。
你的資金進出美國不必向任何部門申報用途,除了單筆超過100萬美元,需要經過FBI的洗錢審查以外。這一點不同與中國的外匯審查制度。
在美國中國國籍可以開銀行
金融資源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資源之一。在美國,開一家公司是個人的權利,政府頒發執照是義務。只有在美國開銀行需要受到政府的審批和監管,但是法律對審查和監管,不允許任何涉及國籍、宗教、年齡、性別、民族的歧視。就是說,中國國籍可以在美國合法開銀行,然后在中國和其他國家吸儲和放貸,以及經營銀行業務,同時每筆存款可以得到美國聯邦保險,比存在中國還安全。
但在中國,你想開家銀行,念想剛出就被毀滅了。中國國籍可以在中國土地上合法的開一家中國的銀行嗎?在中國這是開玩笑。溫州事件就已經說明,得不到政府壟斷的金融機構的批準是不合法的。讓同行審批同行,讓你來與我競爭?可能嗎?最后只好資金不能見陽光,只能承擔地下風險。
有統計,中國有50%的企業不知道融資從哪里來?中國的國有企業似乎天然的可以成為銀行呵護的對象,因為政策就出自國有。
需要融資的萬千中國企業,實際上很快就知道,你的產品可以在全世界找市場,你的融資渠道也可以來自全世界,只要你值得銀行信任,讓銀行確信符合資金流動、安全、盈利三原則,你就可以得到融資。因為美國的銀行都是私營,沒有國營,貸給誰,政府不管,也無權管,也管不著,只有法律管,就是美國銀行法。
2014年1月6日,銀監會副主席周慕冰宣布,首批純民營資本的民營銀行實行有限牌照發放,首批試點3-5家,未來將依照成熟一家批準一家的審查準則。但是讀我文章的人有多少知道美國的銀行沒有國營的,都是私營的銀行!美國的私營銀行最多時達到了15000家,現在也有4500余家。而在國內的今天,民企創辦銀行的前置性限制和準入門檻仍然沒有完全放開。有人說,中國的壟斷資本是不會讓溫州開銀行的。而已經出臺的溫州金融改革新12條細則,只是把已有的金融機構在溫州重新布局。
市場經濟的權利核心就是自由
每一個人自由地創造財富,實現自己在社會中的真正價值,體現出每一個人的幸福感,這就是市場經濟的權利邏輯。
自由是我們人類追求幸福的基本權利,是最基本的人權,如同每一個人的生命一樣,非正當程序不可剝奪。對自由唯一的限制就是不侵害別人的權力。只有自由才會出現公平競爭,只有競爭才會出現創新,有了創新我們的社會就會進步。
從正面的角度看,自由是每一個公民都能夠利用自己的智慧、知識、技能、勞動,自主的決策,改善自己的生活,實現 自己的夢想。從負面的角度看,每一個人都不受他人的奴役,并保護自己得利益不受侵害。在充分自由的市場經濟社會中,人與人之間通過自由的合作和努力,完成交易,從而獲得應得的收益和利益。
美國之所以成為全世界最具創新的國家,根本原因是國家法律規定不能有國教,不能以任何的法律限制言論自由,不能限制任何人公平的自由的創造財富的權力,就是說,法律限制了特權的念想!
市場經濟的權利基礎是產權
清晰的產權歸屬是市場經濟的基礎,這是對每一個人所有權的保障。每一個人的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這是體現產權的基本,也是社會秩序的基本。產權也是整個社會道德水平的鏡子,體現在不侵犯他人的產權。
產權是信用體系的基礎,如果沒有產權,沒有企業的長期戰略和信用,社會上就互易出現大量的坑蒙拐騙,我們在市場上購買產品就沒有信任感。
產權也是創新的基礎。企業家只有對自己的產品創新具有信心,他才會去投資,才會花上幾年甚至幾十年,去創造未來還不確定的產品。我們現在對有形資產的保護有了進步,但是對無形資產的保護,甚至已使保護十分出色的國家從對我們批評,繼而制裁,到現在無可奈何的地步。
市場經濟的權利實現體現在企業家精神
市場中有物的交換,有產品的交換,但是不可能有企業家的交換。市場經濟本身就是企業家不斷創新和創造的過程,因此企業家精神就是市場經濟的靈魂。企業家往往嗅覺靈敏,大膽敢冒險,能吃苦,善于創新,有進取精神,這樣一些優秀的人,在社會中,在人群中,能不能利用每一個人本身都應該具備的權利,依靠他們的特質和精神,自由的發揮出他們的潛力,這將決定我們這個社會創新的質量和速度,決定著國家和每一個人財富增加的速度。
曾有一個真實的故事,美國的一個商人在華出差要住賓館,受到保安的阻攔。原因是該賓館正準備接待美國商務部長來訪。隨后保安遭到了這位美國企業家的怒斥。
在美國最受尊重的不是官員,不是領導,而是企業家、醫生和律師。因為,醫生救人,律師保護人們的權利,而企業家是專門掙錢的,他創造稅收和工作崗位,養活著很多人。但是領導呢?他們專門花錢,最應該得到的是:監督。
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向中國這樣關注GDP。
市場經濟國家最關注失業率而不是GDP。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向中國政府一樣,如此關注GDP、進出口和經濟增長速度。市場經濟國家最關注的指標和執政最重要的業績,不是中國關心的這些,而是失業率!關注的其他經濟指標,也是為了分析其對失業率的影響。
因此,5年來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一直在8-11%之間徘徊,成為奧巴馬競選連任的軟肋。而在2012年11月6日投票之前,發布的最新失業率首次低于8%,達到了7.9%,就成為奧巴馬競選團隊的一劑強心劑,令搖擺選民堅定信心,對奧巴馬獲勝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進入2014年1月,美國失業率降至7%,盡管這離市場經濟正常指標6%還有距離,但已經達到了奧巴馬執政以來的最佳表現指標,這為深受去年斯諾登事件困擾而大幅下降到冰點39%的奧巴馬支持率成功轉危為安。
GDP造成了經濟的飛躍、環境惡化的飛躍、貧富差距的飛躍和特權市場經濟的飛躍!
2013年年底,中國新政宣布放棄GDP作為各地政府考核唯一指標,進一步放開諸多許可,顯示爭論了多年的凱恩斯和哈耶克觀點被政府和社會各界認知,并逐漸承認已經實踐而普世接受的哈耶克觀點,“市場經濟政府莫伸手”。
當中國私營企業家和投資人全身心創新做企業,而不用擔心政府常變的政策常伸的那只閑手;再也沒有財產安全危機從而大幅降低移民意愿,屆時中國市場經濟方才走上正道!
字數:4697
時間:20140112.